四、从“互联网+”到“+互联网”
正因为有了前面说的这一切,才有了我们今天讲到的“互联网+”。腾讯马化腾说是他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互联网就跟电和蒸汽一样,它不是一个技术,而是一个基因,是一个DNA。既然是一个基因,它就会在现代社会所有的细胞中存在,所以互联网的基因会形成一个互联网的生态,马化腾比较早地提出了要把腾讯打造为一个生态网。
华为最近提了一个指数报告叫“全球连接指数”(GCI),他们认为全球的连接指数可以用来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创新能力、信息流动能力和未来的竞争力。它的提出也是因为今天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连接变成了生产力。
麦肯锡公司也提了一个新概念,iGDP,就是互联网经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用这个方式判断一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对国民经济的贡献。IBM在2008年开始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又专门给中国设置了庞大的计划,设置了六个门类,智慧电力、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供应链和智慧银行。但是这个庞大的计划在中国推行肯定会因为国家安全因素面临一系列困难。大家会发现,所有全球顶级的公司都会将“链接”看成未来社会的核心,所以今天对国家治理能力的考验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信息治理能力的考验,在这点上我们还处在初级阶段。
中国是一个由农业国家转化成的现代国家,同时又是一个以条块分割方式进行管理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改革在中国变得非常困难,因为这种体制和文化传统,经验在里面起作用,传统在里面起作用,老者在里边起作用,我们以经验,以传统,以老者作为我们社会判断的最重要的参照系。但是在一个创新型的社会,这种观念面临的挑战是极大的,以至于我们现在的一些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让普通老百姓看起来可能像笑话一样,但我们还觉得做得天经地义,觉得必须这么做。经验惯性跟社会发展之间有个鸿沟。我们这样的社会太依赖惯性和经验,所以在中国每一次都是到破釜沉舟的时候才能改革,今天我们就面临着媒介发展带来的新的挑战。
最近微信上有一篇文章说中国刚刚进入“互联网+”的时代,但美国正在进入“+互联网”的时代。一位学者在硅谷做了一个考察,说硅谷现在的创新是在使一切的物质产品智能化。中国现在做“互联网+”,主要是把一切东西都搁到互联网上卖,把它们连接起来销售,所以我们做的还是互联网商业,叫智能商业,就是“互联网+”。但是美国下一轮在做什么呢?在做“+互联网”。
什么叫“+互联网”?智能汽车、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厨房、智能建筑、智能教室,所有的物质都智能化。实际上美国的高科技革命在下一个阶段就是工业智能化,不是光卖东西,而是让所有的工业产品智能化,这也是从“制造”走向“智造”,是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制造。所谓智能化就是我刚才讲的点对点的传播基础之上 的大数据的智能,我觉得这个观念对我们应该有启发。我们在做“互联网+”的时候就要看到未来的“+互联网”,否则就会像当年的芯片一样,所有我们机器上最核心的智能化的那一块我们都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的大学和中国的科研院所可能都面临这个问题,我们始终在人家屁股后面追赶着,跟着人家指挥棒转,因为中国的科技计划、各种计划都是通过已知的方式来制订,面向未来的计划太少。我们现在大学也很难,有时候我们想做前瞻性研究但是没有人支持你。
大家看这些观点,乔布斯说:“一切都将无缝连接。”这就是苹果之所以成功的一个原因。Facebook的老总扎克伯格说:“我们想要连接整个世界。”马化腾说:“互联网的未来是连接一切。”所以互通互联将成为一种生态,人人相连,物物相连,点点相通。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服务,人与空间,人与时间连接, 人在连接当中选择,在连接当中生活,这就是未来的局面。中国这几年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在智能商业方面,由于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互联网公司的推动,使得中国的iGDP指数从二点多上升到四点多,这是一个大的趋势。人就是在互联网应用中生存和发展。大家现在会发现我们几乎所有的生活方式 都被互联网应用所决定和影响,人已经不能够直接面对生活,没有互联网的中介我们就不能进入生活当中。
五、互联网思维
我们今天说的互联网思维有很多描述特点,商业的描述很多,所有互联网思维我总结起来可能就是几个词:网状传播、用户本位、互动分享、创意驱动、节点支配、虚拟聚集、精准反应。我之前没有提到过的一个观点就是创意驱动,因为互联网是点对点的传播,所有的点都会去理解创意,创意有时会让一个偶然的东西变成必然。没有一个时代对创意的需求像今天这么必然,包括在政治宣传上,应该说我们这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创意宣传方面是做得很成功的,包括用动漫等形式在新 媒体上传播。另外就是节点支配,一定要去争取那些重要的节点。虚拟聚集,指对大数据产生的精准反应等等,所以我们要有互联网思维。开个玩笑,掌握了互联网思维,在风口上的猪都能够飞起来,但是没有互联网思维,一只鹰在笼子里面也会折断翅膀,所以这个问题对我们很关键。
六、互联网信息传播规律
互联网信息传播规律就是信息发布无所不在,信息传播无时不在,信息接收无处不在。社会高度透明,信息急速扩散,把关人机制失灵,传播权力分散化,对我们原有的传播权力形成巨大的挑战。
实际上因为信息传播规律正在发生改变,所以未来大家都会发现漏斗和放大会在互联网中形成关键点,碎片会形成合力。我举个例子,就是一部小众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但是它在互联网的关键点进行了传播,最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传播人群,它的粉丝规模达到了将近4亿,使得一部看起来像文艺片的电影,创造了5亿的票房。这就是网状传播跟过去完全不一样的特点。过去我们靠覆盖传播,现在靠网上的点的口碑形成。
总体上讲,对于我们党政机关的管理来说,风险和机会呈正比增长,形象危机的传递速度、广度、深度扩大,传播危机的控制能力下降,传播危机可能引起连锁反应。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