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农,天下之大业也。”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一重要讲话,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加强城乡统筹,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释放出党中央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的信号,对激发农村活力、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改革的伟大实践,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巨大变化,使广大农民看到了走向富裕的光明前景,坚定了跟着我们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当年,改革从农村发轫。如今,全面深化改革也要在农村改革上补齐短板。要看到,当前农业还是现代化建设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这就要求全党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不断抓出新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调动亿万农民积极性。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要抓紧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这些重要论述,为新形势下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在深化农村改革中,我们要着力做好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篇大文章。要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这是农村改革又一次重大制度创新。深化农村改革还需要多要素联动。要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同时,着力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进一步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农村发展,要紧紧扭住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大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村小康就没有全国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增加农民收入,要构建长效政策机制,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多种途径,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在政策上,要考虑如何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种粮收入,实现农民生产粮食和增加收入齐头并进,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不让种粮大县在财政上吃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措施,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要规划先行,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要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创造干净整洁的农村生活环境。

农村稳定是广大农民切身利益,是加快农村发展的前提。农村地域辽阔,农民居住分散,乡情千差万别,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要形成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合力,努力让广大农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开展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守法用法。我们要按照中央部署,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积极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加大各方面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更好地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在我国农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