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承豫:多元共治 解决雾霾治理“五难”问题(2)

詹承豫:多元共治 解决雾霾治理“五难”问题(2)

加大科学技术研发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加大雾霾治理的科技研发投入,在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中设立专门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经费,引导风险投资等社会资本进入雾霾治理科研及成果转化领域。

重点关注低成本可推广的技术发掘和转化。尽快降低雾霾治理成本,大力推广低成本治理技术及工具,通过资本市场力量,积极推进先进治理手段的产业化、市场化。

构建雾霾治理科研机构的合作网络,增强协同创新。建立雾霾治理技术合作平台,将污染治理企业的技术需求与雾霾治理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有机结合,建立有效合作网络及沟通渠道,提升科技创新针对性及成果转化速度。

增强区域合作及社会协同,推进多元共治格局

对于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设置相应的大气污染防治协调委员会,应细化区域协同机制,以总量控制为手段,完善付费机制,明确成本收益对等的平衡机制,落实区域间合作治理、协同治理。

建立社会立体监督体系,在强化政府监督的基础上,引导NGO、媒体、公众等主体积极发挥监督作用,将舆论监督压力直接延伸至地方政府及部门、污染企业等主体,通过治理效果公开化,促进持续、有效的治理。

明确社会主体的角色定位,各司其职。其中NGO大力开展宣传及公众培训,引导减排行为及环保习惯养成;媒体积极发挥宣传教育、舆论监督作用,营造环保文化氛围;公众积极参与社会立体监督,完善自我约束等。

(詹承豫,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