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与“门神”尉迟敬德

唐太宗与“门神”尉迟敬德

摘要:尉迟敬德一直活到高宗显庆三年(658年),享年74岁。在总共16年的退休生活中,尉迟敬德断绝了所有的人情往来,一方面是搞一些神仙方术的东西,服药炼丹;另一方面是享受生活,大搞亭台楼阁、锦衣美食、歌舞娱乐。尉迟敬德去世后,唐高宗给他追授司徒兼并州都督的赠官,谥忠武,赐陪葬唐太宗的昭陵。

导读: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易经》)。唐太宗与尉迟算是历史个案。他们的关系是建立在生死之交上的,各有立场,而又彼此爱护,难为常态。

在有关隋唐英雄的传奇故事中,李世民手下的三员勇将秦叔宝、程咬金和尉迟恭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李世民为什么能够把这些身怀绝技、神勇无比、个性张扬、可杀而不可辱的真心英雄最终都笼络到自己的手下?从他与尉迟敬德的交往和君臣关系中,可以找到一部分答案。

一、李世民诚心释怨

大唐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指挥的唐军与刘武周部下宋金刚、尉迟恭(字敬德,朔州善阳即今山西朔县人)部在山西柏壁交战,宋金刚大败,投奔突厥,尉迟恭继续在介休坚守一段后,势屈降唐。李世民早就听闻尉迟敬德是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人,自己太需要这种人才了。所以李世民对尉迟敬德恭遇有加,十分重视,亲自设宴为他接风洗尘,授予“右一府统军”之职。

不久,在攻打洛阳王世充的战斗中,原来刘武周部下的一些高级将领纷纷从李世民的手下逃跑。于是,李世民手下的将领把尉迟敬德囚禁了起来,以防他也跟着逃跑。这无论对于尉迟恭,还是对于秦王李世民,都是一个天大的尴尬。他们将如何化解这个尴尬?

想必是李世民听到了风声前来过问,当时的行军左仆射屈突通、尚书殷开山对李世民说:“尉迟敬德骁勇绝伦,就是他原本不叛,我们已经关起了他,此人也一定要生出埋怨之心,将来必叛。不如直接将他杀掉算了。”

二人说得也在理。尉迟敬德也是了得的人物,率众归降唐朝,就希望能够得到基本的尊重,归降的人最怕在猜疑中过日子。现在莫名其妙把他给囚禁起来了,肯定会把这个脾气暴躁的黑面将军惹恼了,至少是埋下了怨恨的种子。这是常人处理问题的思路。似乎在这一对元帅与降将的关系中,出现了死结。

好在李世民有着化解人际矛盾死结的能力。他有着强烈的自信和建立在自信心基础上的冒险精神,有着慧眼识英雄的洞察力。他反驳屈突通和殷开山,说:“不然。我跟你们看法不同。他要是想叛,怎么还会等到现在呢?他是那一批投诚人员中最有能力叛逃之人。马上把人给我放了。”

就这样,尉迟敬德被释放了。可是没来由地把人这样折腾了一通,总该有个交代才行。幸亏李世民深谙抚人之道,他把尉迟敬德召到自己的卧室内,对他说:“大丈夫相交,图的是意气相投,希望你不要把这小小的误会放在心上。我更不会因为一些流言就害你这等忠良之士,公应深知我心。要是你执意想走,我也不强留,这里有些金宝,你带在路上用吧,也不枉咱们相识过一场。”

这一番话说得甚是发自肺腑,无比诚恳。尉迟敬德显然是想要与李世民和大唐的统一事业共进退的,所以他毫不犹豫地留了下来。

当天,李世民带了一些随从在外打猎。行至密林深处的时候,却遭到王世充一伙的伏击。李世民身边的人本就不多,又没有准备,一下就乱了手脚,纷纷被对方打落马下。王世充手下的单雄信提枪就要来刺李世民,眼看就要伤了李世民的性命,在这千钧一发的关头,尉迟敬德大喝一声,冲杀过来,犹如猛虎下山,一枪将单雄信刺落马下,然后保护李世民突出重围。之后更是率众去攻打王世充,与之大战数个回合,将对方击溃,并俘虏了一员大将陈智略。

回到营中,李世民望着尉迟敬德,感叹地说:“刚才众人还说你会叛变,真是天意让我没有相信,力排众议,将公保了下来。哎呀!善有善报啊,只是没想到有这么快!”说罢,用力拍了拍敬德的肩膀,并下令重重有赏。

从此之后,尉迟敬德一直追随在李世民身边,几次在危急时刻救了李世民的性命,更立下了赫赫战功。而李世民也十分器重敬德,将他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武将之首。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