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的风风雨雨 (3)

香港回归的风风雨雨 (3)

摘要:香港回归祖国,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香港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开始变为现实。

历经风雨,香港终于回归祖国怀抱,而一生曾五下香港的邓小平,却再也不能重踏这片已经属于自己的热土

迫于形势,英国政府在第四轮会谈后开始考虑采取措施稳定香港经济,并准备在谈判中实行退却。

1984年的春天来得很早。早来的春天气息恰到好处地烘托出中英谈判的新气氛。为了推动谈判取得更大进展,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4月中旬访华。他在会见邓小平时提出,9月只能作为协议草签的期限,而不是最后批准生效的时间。邓小平问,草签以后为什么不马上正式签字?豪回答说,议会九、十月份要休假,11月份才能复会,所以只能到年底以前签字。邓小平表示理解。双方于是确定9月底草签并公布协议,年底前正式签字。

两个小时的会谈取得重大成果。中国新闻媒介的评价和介绍是,双方“就有关香港的重大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并取得了一致的见解”。

中英双方的谈判经过22轮的拉锯,直到9月才落下帷幕。9月26日上午10点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两国谈判代表团举行了庄严的联合声明草签仪式。

声明草签几天后,北京举行了规模空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庆典。10月3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港澳同胞国庆观礼团全体成员时欣喜地说:“你们这么多人回来观礼,我非常高兴,我看香港一定有希望。这次回来观礼的,各行各业各界人士都有,各种不同政治观点的人也都来了。这说明大家都赞成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赞成中英两国政府所达成的协议的内容。”谈话中,他再次表示,他愿意活到1997年,亲眼看到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到香港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

接下来,邓小平又谈起观礼团代表们最关心的中国政府对香港政策(也包括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会不会“变”的问题。他笑着对大家说:“现在有些人就是担心我们这些人不在了,政策会变,感谢大家对我们这些老头子的信任。今天我要告诉大家,我们的政策不会变,谁也变不了。因为这些政策见效、对头,人民都拥护。既然是人民拥护,谁要变人民就会反对。”

入冬的北京寒气袭人,然而,12月19日下午,人民大会堂内却春意盎然。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等中英双方有关人士参加“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签字仪式。550万香港市民、10亿中国人和全球无数双眼睛,通过卫星转播,从电视荧屏上,观看了5时30分中英关系发展史上闪光的一刻:中英双方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宣告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起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邓小平对撒切尔夫人说:“我们两国的领导人就香港问题达成协议,为各自的国家和人民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香港问题不解决,在我们两国之间人民之间总是存在着阴影,现在这个阴影消除了,我们两国之间的合作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前景光明。”

签字仪式结束后,撒切尔夫人率英国代表团离开人民大会堂。当撒切尔夫人步出大会堂沿着长长的台阶缓缓拾级而下时,突然,她又一次神思恍惚,右脚不慎滑了一下,形成了一副单腿跪倒的姿势,这一幕恰好被参加国际刑警联席会议的美国警察总监斯米洛拍摄了下来。当时陪同撒切尔夫人一块出来的邓小平得知后立刻指示:要把影响缩小到最低程度。

公安部部长助理兼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局长朱恩涛说出了自己的方案:邀请客人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纪念堂有一条严格的纪律,即参观者不准携带任何物品入内。斯米洛的相机也不能特殊,必须交予纪念堂工作人员保管。只要相机在中国人手里,有5分钟就解决问题了。

公安部部长刘复之慎重地说:“要注意分寸,这只是我方的计划,万一计划赶不上变化,要迅速通知我。”朱恩涛点点头:“你给我一名光学专家,另外,向北京京剧院借一台《智取生辰纲》的折子戏。”“折子戏,要它干吗?”“以防不测!”

第二天,朱恩涛向斯米洛提出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议时,斯米洛连连摇头:“NO!NO!我对政治老人不感兴趣。”

“那就参观瀛台,那是囚禁清朝皇帝的地方。”斯米洛有了兴趣:“皇帝的监狱?去看看。”

“这哪里是皇帝的囚牢,这明明是上帝的天堂!”斯米洛被这如诗如画的景色陶醉了。

突然,一股水柱从草丛里喷射出来,把朱恩涛和斯米洛全身淋湿。一名园工吓得慌忙从树丛中站出来,连声道歉,原来他正在这里安装喷水管……斯米洛脱下外衣,把相机交给了中国陪同张剑。朱恩涛提议说:“我们先去涵元殿观赏京剧,看看古代的梁山好汉是如何造反的。戏看完了,我们的衣服也送来了。”

涵元殿里,《智取生辰纲》开演了。可刚过了5分钟,斯米洛就有些不耐烦了。偏偏这个时候,张剑传来消息,相机有密码程序,光学专家无法打开。朱恩涛马上吩咐张剑:“电告刘部长,让公安部马上派一个解码专家。”他回头对京剧院的负责人刘锦说:“换戏!”

“换戏?”“换《三岔口》。”“你说换戏就换戏,咋换?服装、道具、演员都没有,怎么演?”“我不管,想想办法。”刘锦无法,亲自登台。《三岔口》引得斯米洛连连击掌叫绝。

戏近尾声了。斯米洛对朱恩涛说:“请把我的照相机拿来,我要拍几张剧照。”朱恩涛说:“别激动,最精彩的还在后头。”张剑终于出现了。朱恩涛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一周后,朱恩涛拿起办公桌上的一张《华盛顿邮报》,头版头条刊登一则消息:《香港将成为“铁娘子”政治生涯的滑铁卢》。

责任编辑:黄艳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