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玉乔:国家治理的道德记忆基础

向玉乔:国家治理的道德记忆基础

国家治理既是一个政治学问题,也是一个伦理学问题。一方面,国家治理总是在一定的政治框架内发生,并会通过具体的政治动机、政治制度、政治机构、政治后果等要素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国家治理又总是在一定的伦理框架内发生,并通过具体的伦理动机、伦理原则、伦理机制、伦理后果等要素表现出来。于是,国家治理活动同时表现为政治和伦理两个维度。

国家治理的政治维度和伦理维度是由人类的政治本性和道德本性决定的。这意味着,人类不仅必须依靠国家和社会的政治权力过政治生活,而且必须依靠自身的道德修养过道德生活。作为政治动物和道德动物,我们对政治权力和道德规范的依赖具有代际传承性。因此,人类社会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政治生活史和道德生活史,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道德记忆。

道德记忆是关于人类道德生活经历或道德生活史的记忆,是人类记忆思维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也是道德在人类社会能够保持强大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人类道德生活经历是通过明辨善恶和趋善避恶的历史事实来标示的,因而道德记忆实质上就是关于善恶的历史记忆。

人类的道德生活史和道德记忆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恩格斯指出,在国家出现之后,“旧氏族时代的道德影响、因袭的观点和思想方式,还保存很久,只是逐渐才消亡下去”。这一方面说明原始社会存在氏族道德规范,另一方面说明氏族道德规范对人类进入国家状态之后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久远影响。对人类来说,尽管原始社会的消逝是历史的必然,但走出原始社会进入阶级国家历史进程之后,国家的各种活动一直都受到人类道德记忆的深刻影响。可见,在国家状态下的人类生活,从一开始就与一定的道德记忆密切相关。

国家治理是人类进入受国家体制支配的社会状态之后遭遇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原始社会仅仅存在氏族部落管理问题,人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结在一起,以氏族部落的方式过着简朴的群居生活。每一个氏族部落都按照原始氏族制度管理,血缘关系的联结力和氏族酋长的权威在部落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总体上管理工作比较简单、容易。进入国家状态之后,人类不再受限于氏族部落的狭窄空间,社会生活与个体生活的交融性、流动性和公共性不断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日益复杂和尖锐,国家治理也因此而成为紧迫的现实需要。

与氏族部落管理不同,国家治理不再单纯依靠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关系和部落酋长的权威来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是采取公共治理的方式来整治社会秩序。具体地说,国家治理必须依靠专门的公职人员和公共机构才能进行,对社会秩序的整治具有专门化、公共化、综合化、系统化、规范化等特征,所要达到的规模、水平等都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管理模式有着根本区别。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