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玉乔:国家治理的道德记忆基础(2)

向玉乔:国家治理的道德记忆基础(2)

国家治理与人类的道德诉求紧密相关。第一,国家治理本质上具有向善的伦理特征。人类进行国家治理的根本目的是要将其自身受国家这一政治体制支配的社会生活纳入井然有序的状态,并使其自身过上人之为人应有的幸福生活,因此,国家治理反映着人类普遍价值诉求,在本质上是向善的。第二,国家治理者总是依据一定的道德价值观念进行国家治理活动,不同的道德价值观念对国家治理的成败得失会产生不同影响。治理者或以天下为公、大公无私的道德价值观念治国理政,或以公私不分、损公肥私的道德价值观念治国理政。第三,人类社会约定俗成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能够对国家治理形成强有力的规范性制约。例如,任何时代的国家治理都必须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或体现仁爱、公正等被人类普遍认可和接受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否则其就不具有道德合理性基础,不可能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第四,前人治理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会通过道德记忆的方式给后人的国家治理活动提供历史参照和道德上的善恶警示。

在国家治理领域,道德记忆是以人类追求善治、避免恶治的历史实践作为主要内容的。善治是充分彰显善性或道德合理性的国家治理模式。实现国家公共利益和国民幸福的最大化,是国家治理的理想境界,也是善治之善得到充分张扬的现实表现。善的国家治理模式合乎人类对国家治理活动的普遍道德价值认识、判断、定位和选择,是人类向善、求善和行善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实践能力在国家治理活动中达到高度统一的现实化表现。恶治是充分暴露恶性或不具有道德合理性的国家治理模式。导致国家公共利益和国民幸福最小化,是国家治理的糟糕境界,也是恶治之恶的现实表现。善治和恶治都是在人类治理国家实践的历史长河中积淀而成的历史性概念。

道德记忆是当代人类推进国家治理必不可少的历史合理性和合法性资源。前人治理国家留下的善治经验和恶治教训,需要通过人类的道德记忆来传承,并为当代国家治理的实践创新提供有益启示。在人类治理国家所形成的传统中,有糟粕,也有精华。对于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者来说,承载善治经验和恶治教训的道德记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历史依据,也是立足现在和开创未来的必要条件。向人类过去的道德生活经历学习,向人类既往的道德生活史学习,向人类积累的优秀道德文化传统学习,是每一个国家治理者都应该注重培养的一种重要道德品质。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