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新方式 创新载体
深圳“两学一做”打牢“学”的基础
在深圳,有一个由138名党员组成的市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做”讲习团。在138名党员中,有党校高校教师,有各行业先进模范,也有机关干部。从5月底开始,他们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忙得不亦乐乎,目的只有一个——把党课送进基层一线党支部。
新方式,新载体。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深圳市委紧密结合特区党员队伍实际,创新学习方式和学习载体,引导和带领广大党员创新方式“学”,真正打牢“学”这个基础。
讲习团、党代表为“两学一做”添柴加火
说起讲习团,要求不仅不少,还很高。首先,讲课范围要覆盖到全市59个街道,市、区两级讲习团覆盖到全市642个社区,还要到非公企业、学校、医院等各系统基层支部去讲课,确保每个街道安排不少于4节课,每个系统安排不少于5节课,每位讲习团成员年底前讲党课不少于3次。而且,讲党课的内容还要在“实”和“活”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要针对授课对象的不同,选准主题,尽可能围绕党员群众关心的问题找准切入口,贴近基层党员实际。同时在“活”字上,要注重运用历史事实、身边事例、现身说法,用好故事技巧,采用提问式、启发式、互动式的方法,使用大众化、生活化、平民化的语言。
南山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梁宏是讲习团的一名“讲师”,为了备好课,他不断地修改充实课件,“我讲课的题目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辅导》。为了讲好这个课,除了结合特区工作的实际外,我还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主要内容用数字串起来,让大家好懂易记。”梁宏说,比如“一二三四五”,一就是一个“中国梦”,二就是“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三就是“三严三实”,四就是“四个全面”,五就是“五大发展理念”。当然,我觉得特别重要的还是要突出一个“讲”字,即把道理讲清、把理论讲明,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除了讲习团,在深圳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还有一支“生力军”,那就是市、区两级的党代表们。也是从5月开始,由475名市党代表和1784名区党代表组成的642个团队,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主题进社区开展“党代表接待周”活动,活动覆盖全市所有社区,共有近1.5万名党员群众参与。活动中,党代表们带头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精神,以座谈会、讲党课、宣讲会等形式,深入社区、企业开展宣讲活动,力求讲深讲透、深入人心。一些党代表还带领社区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公开在“做合格党员”承诺书上签名,表明坚定不移地践行承诺。
党代表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实为社区基层党组织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添了一把柴加了一把火”。参加学习教育的社区党员们说,党代表作为党员中的优秀分子,他们在社区身体力行、示范引领,加深了党员群众对党章党规、系列讲话和“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标准的认识和理解,推动了基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
发挥党支部“两学一做”主阵地作用
党支部,是讲习团、党代表之外,深圳市委狠抓“学”这个基础的重要载体。
为了切实解决“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深圳印发了《关于党支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抓紧制定学习计划的意见》,指导不同领域、不同类型党支部(含党总支)结合实际制定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同时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严格党内组织生活的通知》,明确“三会一课”的频次、任务、程序和要求,把“三会一课”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主要方式,作为日常抓基层党建的重要方式,注重分类指导,提出具体要求。
支部书记是党支部的“领头羊”,“领头羊”学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整个支部学习教育的成效。早在今年3月,深圳就结合推进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利用一个月的时间举办了4期培训班,对全市所有642名社区党委书记进行了集中轮训。5—6月,深圳又采取分系统分类别集中轮训的方式,连续举办10期党支部书记“两学一做”专题培训班,累计培训机关、事业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国有企业等各类型基层党支部书记、基层党务工作者代表约1500人,让党支部书记们先学一步、学深一些。
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党支部建设,健全党内组织生活,深圳市启动了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两新”组织党支部换届工作,这是深圳首次进行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基层党支部集中换届,涉及党支部17785个、党员37万多名。预计7月底前完成,今后将每3年开展一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支部集中换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