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模式和西方话语可以任意忽悠人的时代正在迅速走向终结
《中国震撼》出版以来国内外发展的大势也大致印证了我书中所提的许多结论。例如,我书中提出一个非西方国家采用西方政治模式大致是两种结局:从希望到失望,从希望到绝望。2011年开始的“阿拉伯之春”迅速演变成“阿拉伯之冬”证明了这一点。我书中提出的中国高铁的成功意味着中国标准开始走向世界和影响世界,在经历了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网络谣言满天飞的考验之后,也得到了证实。我提出的中国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中国今天的成功离不开自己超强的历史基因和文化底蕴,这样的国家不会跟着别人亦步亦趋,它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并对世界文明做出原创性的贡献,这一观点今天也被广为接受。我书中提出的中国崛起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的崛起,是一种独立政治话语的崛起,它给世界带来的可能是新一轮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现在看来也是准确的。
现在全球范围内都出现了“中国热”“中国游客热”“中国投资热”“一带一路热”和“中国模式热”,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这一点,甚至可以说,“中国威胁论”今天在西方的流行,在相当程度上也反映了西方世界对中国崛起,特别是中国模式和中国话语崛起所感到的忧心乃至恐惧。但我认为这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它预示着西方模式和西方话语可以任意忽悠人的时代正在迅速走向终结。这对于中国乃至整个非西方世界都是很好的事情,甚至对于西方最终认识到自己模式和话语的局限性也是很好的事情。我还认为,中国重返世界之巅的过程中一定会经历这种中西方利益的摩擦和话语的交锋,但经过这样的摩擦和交锋之后,最终在世界范围内可能会形成一种新的平衡,一种有利于绝大多数国家(甚至包括多数西方国家)及其人民的新的利益平衡和话语平衡。
最后,还是我经常说的一个观点:一本书一旦出版,便获得了自己的生命,读者或褒或贬,均不在作者的掌控之中。但我亦认为自己写作此书的意愿,即用中国话语来论述中国和世界,只会随着中国的崛起,而越来越具有生命力。因为它反映了一个大势:西方思想和西方话语主导的世界早已矛盾重重,危机四伏,西方话语已无法解释今日的中国和世界,西方的智慧显然不够用了,解决世界的问题需要中国的智慧和声音。
也期待更多的人加入推动中国崛起和中国话语崛起这一最激动人心的辉煌伟业。
(作者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