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我们党永葆活力
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其实质就是必须做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能丢,如果丢了就会丧失根本,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同时,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是僵化的教条。这就提出了以何种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一种是从本本出发,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说过的话来“裁剪”中国的实际;一种是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前者是教条主义态度,会使马克思主义失去活力,使我们的指导思想产生偏差,进而使我们党失去活力;后者是科学态度,不是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而是理论联系实际,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又通过理论创新来解决现实紧迫问题,推动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精华,进而赋予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赋予我们党无限活力。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党的七大将理论联系实际列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并把“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写入党章,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将实事求是概括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邓小平同志常说自己是“实事求是派”,他在著名的南方谈话中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第1版第3卷第382页)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强调:“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即“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党和人民的实践是不断前进的,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也要不断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推进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强调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纵观我们党的历史,我们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根据新的实践推出新的理论,为我们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
坚持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相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时受到各种干扰,有人鼓噪“普世价值”、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言论;有人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否定和质疑改革开放。我们党坚定地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排除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党的自身建设的首位,面对从未遇到过的一个个艰巨课题,不断在实践基础上奋力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同时,我们党高度重视理论武装,努力做到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又努力从实践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并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将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通过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党更好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有效抵御错误思潮的干扰和影响,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义无反顾地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在这个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充满生机活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所有这些都得益于始终坚持在实践创新基础上从不间断的推进理论创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