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就业多元化并非掉价

海归就业多元化并非掉价

海归,曾是高水平、高薪酬的“代名词”。然而,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海归潮”的出现,海归的素质出现分化,其待遇与预期也与此前形成明显落差。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截至去年,我国出国留学回流率已超过50%。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出国留学从“精英化”逐步走向“大众化”,海归已从“黄金时代”逐步进入“镀金时代”,现在已步入“青铜时代”,海归“去光环化”将成必然趋势。

同样是海归,却不能一概而论。一些国家在金融危机后,将留学教育当成重要产业来支持,需要大量留学生支付学费来支持教育机构运营,留学几乎“零门槛”,这使海外留学有其名无其实。“零门槛”的留学,根本谈不上“学成归国”,不回国内,在国外岂不饿肚子。而学有所成者,无论到哪里就业,仍然是精英。

去年发布的中国留学白皮书显示,海归学生第一年年均薪酬只有8.3万元,第二年则达到13万元,第三年突破32万元。从海归就业前三年的薪资水平变化看,留学的优势仍相信公众心里都有一杆秤。

从平均起薪来看,海归毕业生薪酬比国内毕业生高45%,而随着经验的积累这一优势更为明显,在毕业五年后将达到64%的薪酬优势。也就是说,虽然海归入职月薪相对其他月薪过万的白领来说不算高,但几年之后,优势会越来越明显。三四年后,海归的薪资一般会比国内的学生高出30%-50%,前提是得能沉下心来工作。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招聘为例,国内博士年薪6万元到12万元,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博士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年薪10万元到15万元。

与以前的“留学党”不同,“毕业后留在当地”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已经不再是首选。教育部数据显示,自改革开放至2014年,学成回国人员总数达180.96万,占出国留学累计总人数的51.4%。目前,84%的中国科学院院士,75%的中国工程院院士,80%的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77%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62%的博士生导师和71%的国家级教学研究基地主任,都有过出国留学或海外工作经历。

733

对留学生,各省市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如北京建设中关村留创园、天津实施“千人计划”、上海推进12个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20个市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除了北上广等大城市,国内各地市为吸引海归也纷纷大显身手,如成都推出海归创业最高可获100万元补贴。有的地区除给予创业补贴,还增加住房补贴、解决户口等优惠政策。国内就业机会和创业项目层出不穷,才是留学生回国发展的长远利益所在。

风物长宜放眼量。海归需要顺应国内就业和创业的环境,要用政治家的眼光看方向,找准自身优势和国内实际的结合点;要以企业家的胆识抓住机遇,敢于果断出手,掌控先机和主动权;要以科学家的定力埋头苦干,耐得住枯燥和寂寞,矢志不渝,才能最终成就骄人的事业。

海归的待遇虽然可以仰望星空,但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才是正确的人生选项。一个人仅仅多一点薪水,而缺乏创造性的劳动,社会就不可能对他进行肯定的评价,当然也就谈不上人生价值。

作为海归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把个人追求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接续贡献聪明才智,才能描绘出绚丽的人生画卷。待遇高低虽然重要,但归根结底没有终极意义。去“北上广深”诚然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有的甘当村官,把村官做出史来贺、吴仁宝那样的水平,同样了不起。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2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