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窝蜂”裁撤教育学科不是好选择
对于一所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来说,教育学科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教育学科的存在能够让师生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献计献策,服务学校。毕竟,办大学是需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而真正的高等教育规律的掌握者往往是高等教育学者。虽然我国许多高校的领导都觉得自己真的懂高等教育规律,但事实上他们并不真懂,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违背高等教育规律的改革和做法了。另一方面,一所真正的综合性大学需要文理兼有,而教育学是文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许多世界一流大学都有教育学科。举例来说,即便美国的芝加哥大学现在没有教育学院或者教育研究生院,但却仍然有教育研究联合中心和城区教育研究所。事实上,我国现在许多大学教育学科并不是突然就产生的,而是源于20世纪80年代成立的高等教育研究所(室),当时它们的作用就是服务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现在,那些矢志于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我国著名大学,需要对教育学科的改革不是撤销或弱化,而应该是改变其定位。应该从盲目扩大发展,尤其是以招收、培养研究生和获得省部级科研项目和产出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为定位,转型为控制甚至适当缩减规模,以服务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为定位。例如,让教育学科的老师研究什么是好的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以及学生评教的问题与解决;让他们研究学校的办学定位、教育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方案、自主招生政策的完善;让他们研究学校的课程设置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改善建议。一旦如此转型了,少了对他们的科研绩效考核,那么他们就无须为科研项目、课题和研究生教育费心费神了,就能很好地服务学校方方面面的改革与发展。这对矢志于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我国著名大学将是非常有利的。所以,我国一些著名大学现在“一窝蜂”地跟风撤销教育学科,应该说其实并不是一个好选择,甚至是一个坏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6月17至18日,来自全球顶尖研究型大学的二十余位教育学院院长和前院长相聚于俄罗斯圣彼得堡附近的普希金城,出席“研究型大学的教育学院:挑战、机遇与合作”高层峰会。这一峰会由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教育研究院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联合举办。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全球14个国家19所顶尖学府的22位教育学院院长和前院长围绕共同关心的“研究型大学教育学院在改进教育政策和实践中的定位与作用”等会议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其中,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前院长帕特里夏·格雷厄姆教授在《研究型大学教育学院面临的挑战》的主题演讲中讨论了教育学院对于哈佛大学的作用,并提出了她的建议。会议达成共识,最后发表了一份简短声明。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前院长亚瑟·莱文教授在会议总结时说,“这次小型会议就像一颗能导致雪崩的卵石”,非常重要。
总而言之,在国家高等教育“两个一流”建设大背景下的大学学科调整必须理性,不能急功近利。著名大学在撤并一个学科前,校方不仅必须广泛调研,而且还必须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切不可不尊重学校学术委员会的意见,就领导自己拍脑袋决定。事实上,正是由于我们的大学的领导拍脑袋决定,所以才导致今天千校一面的学科大而全,造成了今天自己学校的学科特色不鲜明和不理想等问题。现在,在“两个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按理说就不能再重蹈校领导拍脑袋决定的覆辙了。而且尤为引人深思的是,难道一所大学为了追求学科和全校的整体排名,要把学科砍到只有那么少数几个全国甚至全球领先的学科才行吗?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