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族”拆后,农民工的居住体面要建起来

“柜族”拆后,农民工的居住体面要建起来

日前,媒体报道了北京农民工的“柜族”生活,引发舆论关注。近日,记者获悉农民工居住的“柜子”已被相关部门责令拆除。(7月26日 中国新闻网)

很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居所难言体面。对于他们来说,住的怎么样不重要,钱挣到了是最重要。前段时间,媒体就曝光了北京“柜族”农民工居所,因其“夏天像蒸笼,洗澡最麻烦”,引发舆论关注。之后,居住在“柜族”里的农民工,享受到了工地老板腾出来的空调简易房的待遇。不过,“柜族”居所最终被责令拆除,工人被临时安置住宿,至于居住条件是否改善,目前不得而知。

农民工当“柜族”,基本上都是出于自愿。吃苦耐劳的劳动者群体进城,就是要赚取血汗钱来贴补家用。如果稍微对自己居所改善而产生了小小的成本支出,都会被视为奢侈。相比于大城市的消费等级而言,每个柜子6元的日租金,让农民工感到无压力。同时,在和用工单位的劳动商议里,“住的怎样”一般都不是核心议题,能有个地方躺下睡觉,就心满意足。多重原因的“将就”,让农民工居所难言体面二字。

但,保证农民工保障性质的居住条件,不正是施工单位和监管部门的应有之义吗?仅仅靠一个柜子就能解决吃喝拉撒睡的所有问题,看起来是少花了成本,但必然会导致安全、健康等诸多隐患。如果发生火灾或者群体性疾病,施工方肯定是吃不了兜着走。

有人说,农民工愿意住“柜族”,因为这至少比桥洞、高架桥底、公园周边的“以天为被,以地为席”要好很多。现在把“柜族”拆了,工地老板会长期自掏腰包让农民工住更好的地方?答案是不置可否。但这也恰恰说明,农民工在劳动协议中的弱者地位。

按照常理,农民工居所应当和工地安全一样,要有安全隐患、环境条件的同等对照,两者的权重理应相同。一旦不达标,监管部门可以责令停工。这也是保证农民工合法的劳动权。

但事实上,一些监管部门、施工单位等多方,没有心思和时间考虑到这个环节。此漏洞存在的同时,另一方面存有的民生短板,也并没有及时补齐。很多城市中,公租房、廉租房等民生工程,名义上是对农民工敞开大门,但在操作过程中,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门槛。在一些媒体“公租房申请要办7个证等待90天”的报道中,就看到了一些农民工对于城市体面居所的可望不可及。

追求体面,不是进城农民工的先决条件,但却是这个城市尽可能的供给,这也关乎发展的红利分配。媒体报道中的临沂的“一元公寓”、长春市“工友之家”,这些或依托公益、或附于民生的保障性居所,都给了农民工更多的体面。里面,不乏社会力量的统筹兼顾,也有民生的托底保障。这些,都应当给“柜族”拆后留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