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40年光辉历程的深刻启示

唐山40年光辉历程的深刻启示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唐山市调研考察时强调,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要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断从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7.8级强烈地震,造成24万人遇难、16万人重伤,百年工业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最大的一次灾难,给唐山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今天的唐山,是在当年大地震废墟上崛起的一座现代化新兴城市。我们回望那场地震,并非是要牢记苦难瞬间,而是要从苦难中汲取力量,不忘过去,开创未来,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正确面对自然灾害课题。把唐山大地震放到人类发展历程中来审视和思考,全世界人民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关键是我们要如何认识和把握其中的自然规律,如何积极主动的去研究,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最大可能的避免和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巨大损失。这是一种宏观的视野和战略的思考。客观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并正确处理好其中的厉害关系,总之要认识和遵循客观规律,无论是防灾减灾救灾,还是灾后重建,都要科学有序。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从40年前的唐山,到8年前的汶川,再到3年前的芦山,无论是我们的国家,还是普通的群众,都对抗震救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了更加从容的心态和更加强大的能力。今天我们回顾唐山40年走过的光辉历程,一方面要不忘祭奠和感叹,祭奠那些地震中失去的同胞和伟大的人民,感叹唐山人民自力更生重建美好家园的奋进精神;一方面要跳出唐山看唐山,要从唐山地震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要把如何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作为重点。尤其是在面对更多自然灾害时,我们要展现出更强大的应变和处置能力。

赓续发扬唐山抗震精神。总书记在基层视察中先后提出许多种精神,比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等等。这次总书记一到唐山首先就前往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向唐山大地震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敬献花篮,并向纪念墙三鞠躬。他强调,这次来唐山,主要是看一看这座英雄的城市,看一看这里英雄的人民。这里的“英雄”不仅只是指这座城市和人民抗争自然灾害的能力,更是指一种顽强拼搏的重建气概。“唐山人民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在中华民族奋斗史上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在同地震灾害斗争的过程中,唐山人民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总书记把唐山抗震精神纳入了中华民族精神之中,这既是对唐山人民的肯定,也是对唐山这座城市的肯定。

无论是唐山人民,还是河北人民,甚至的全国人民,都要继续弘扬这种抗震精神,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这既是总书记视察唐山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在40年后重新审视这场地震的目的所在。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在苦难中不断探索奋进的民族,尤其在近代以来我们所遭受的百年苦难,用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前所未有”,但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

“唐山样本”需要深度总结。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是在条件相当艰苦的情况下进行的,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个“相当艰苦”或许难以体会,但如果稍微上一点年纪的人就会深有感触。当时十年内乱还未结束,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极其艰难,与8年前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相比,无论是救灾经验,还是物质条件,都不可同日而语。23秒钟,20多万人就没了,况且又是在夏日的深夜,一方面群众的防灾意识并不强,一方面房屋抗震条件差,这些都是“相当艰苦”的真实写照。越是条件艰苦,越是体现能力作风,越是极端考验,越是值得总结。

主心骨作用是关键。在大灾大难面前,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吃苦在前,冲锋在前,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无论是唐山地震,还是其他自然灾害面前,我们的党员干部始终走在前面,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们的党员干部就会及时出现。地震灾害如此,抗洪抢险也亦然。党的坚强领导是根本。无论是40前那场地动山摇的唐山地震,还是8年前的汶川特大地震,无论是抗震救灾,还是灾后重建,都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进行的,也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成功的。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在这个千头万绪的宏大工程中,党的领导成为了强大支撑。

提升综合能力不可少。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一次的重大自然灾害,既是一种对人民意志的磨砺与检验,也是对国家综合治理能力的考验。在唐山地震40年之后,恰逢“4.20”芦山地震重建三年周。三年前国家正式把重建任务交给了四川,“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新路,实现了由中央直接安排部署向地方具体负责的转变,从而形成了一套与过去举国体制互为补充、相互完善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新机制。这个意义而言,唐山地震也是这种自然灾害能力提升的坚实基础。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2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