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共享发展成果(2)

人民共享发展成果(2)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享发展的重要论述

把“共享发展”看作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检验标准

改革开放有个方向性问题,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有个标准问题。习近平认为,二者的判断标准都应是“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首先,“共享发展”是判断改革开放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2015年8月21日,在就“十三五”规划建议听取党外人士意见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在其他场合,他也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相似的观点。概括起来讲,其理论逻辑是:第一,改革开放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第二,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

第三,推进任何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第四,如果不抓紧消除社会上存在的大量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会影响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的信心;第五,“改革是要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了意义。”因此,“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可见,在习近平的观念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享发展”,是改革发展成功与否的判定标准。

其次,“共享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习近平反复强调,“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而必须“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他还指出,“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如果我们的发展不能回应人民的期待,不能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样的发展就失去了意义”。这里,习近平不仅把“人民共享”看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实际上也是把“共享发展”看作发展成效的检验标准。

最后,要用“共享发展”理念统领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习近平没有停留在“共享发展”这一抽象概念上,而是要求把这一发展理念体现在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中。例如:他特别强调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均等化和共享水平;强调促进教育公平,让十三亿人民享有更公平的教育;强调建立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强调使收入分配更合理、更公平,等等。这些从实践层面对“共享发展”理念的阐发,使之作为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检验尺度,更具可操作性。

习近平把“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作为改革开放成功与否及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与否的判定标准,实际上为经济社会发展确立了根本价值尺度和思想遵循,也是对长期以来一些人改革方向迷失、发展目的模糊现象的矫正。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