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薛梅:学习遵守党章 坚定理想信念(5)

(四)学习党章要把握党的最低纲领

新阶段的任务,也叫最低纲领,就是我们现阶段要干什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我们现阶段的任务。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提出了现阶段的任务,而且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变过,由于这个任务时间跨度比较长,需要奋斗好几十年,所以至少在2050年之前,我们党都要为此而奋斗。但是,我们现在的发展又非常快,所以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党对现阶段的任务又做了一些补充。比如,2002年,十六大提出了小康目标,就是进入新世纪以后的前20年,先实现全面小康,然后再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后来由于社会矛盾比较多,中央又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十六大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简化为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拿掉了“开放”两个字呢?因为邓小平同志说过,开放也是一种改革,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简化为全面深化改革。

在党章上,十七大、十八大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增加了新的内容。首先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十八大修改的党章在总纲的第十三段,就把十七大报告中通过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所得出的改革开放的重要结论写进了党章,这个结论就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样的修改也表明,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是毫不动摇的。十八大之后,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主题就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事业,要一代一代的干下去,而且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十八届三中全会时,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336项改革任务。

今天的改革非常得难,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改革之难时说,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也就是说,剩下的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而且改革举措出台以后,可能这部分人受益,那部分人的利益受损,所以改革的阻力也非常大。

另外,我们今天的改革之难还体现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争论主要是理论之争。当时大家还受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的束缚,所以每出现一个新生事物,就有很多人提出质疑——这个事物是姓社,还是姓资?是姓公,还是姓私?所以中央强调要解放思想。但是,今天的改革之争更多的是利益之争,需要执政者自我改革,所以我们看今天习近平同志讲改革,一方面强调继续解放思想,但是他更强调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就是今天这个利益固化的藩篱是我们改革最大的障碍。为什么医疗改革进展缓慢?背后有医生的收入和医院的利润。为什么电价改革推进不顺畅?背后有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之间利益的纠缠。为什么在简政放权方面,政府说放了很多权,基层却说感觉不到?实际上很多含金量高的权力没有真正的下放。消掉政府的一些权力,实际上是消掉了政府部门的一些利益,到手的利益谁都不愿意放手。所以李克强总理说,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由此我想到列宁同志说过的一句话:几何公理如果违背了人们的利益,也会被推翻的。所以执政党就应该站在更高的层次上,通过顶层设计来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协调各方的利益来推进改革。

2015年2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了我们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地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2016年4月18日,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二十三次会议,在这个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讲了我们改革的两个方向:一方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的方向前进,另一方面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方向前进。

我理解就是,一方面我们的改革还是要调动积极性,要增添动力机制;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平衡机制,因为大到一个社会,小到一个单位,要想平稳发展,就要让方方面面的利益因素大致处于均衡的状态,如果哪个部分人得利太多,其他人得利太少,或者根本得不到利,矛盾就会尖锐起来。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说通俗点就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到底要怎么搞,我们党在总体上有一个设计,而且这个设计是不断深化的。十二大的时候是“两位一体”地推进,当时讲的是“两个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到十五大的时候就变成了“三位一体”。十五大制订了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地推进。十六大以后,中央关注民生,又提出社会建设的任务,所以在十七大修改党章的时候,在总体布局里增加了社会建设,所以就是四大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地推进。到十八大的时候,十八大报告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修改党章的时候在总体布局里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所以我们现在的总体布局是五大建设,要“五位一体”地推进。

为什么十八大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在十八大报告中,认为目前的情况不乐观,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所以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上。资源约束趋紧反映在很多重要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快速攀升,包括石油、铜、铁、铝等。另外,我们的水资源也比较匮乏,全国600多个城市,有400多个都缺水,其中有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还包括北京。在耕地方面,温家宝总理在任的时候说,到2020年耕地不能少于十八亿亩,少了粮食安全不能保证。可是现在距离2020年还有几年的时间,耕地已经接近了红线。而且我们现在的环境承载力已经接近了极限。环境污染严重指的是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没有根本性的好转,全国70%的大江大河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三分之一的国土受酸雨污染,三分之一的城市存在垃圾围城的现象,还有城市的雾霾现象以及因为环境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等。比如雾霾现象,原来只在冬季、春季,尤其是采暖季,北方的一些大中城市出现,现在南方也已经很普遍了。2013年3月央视报道,著名的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受光污染和雾霾影响,已经没法正常观测了,国内其他城市的天文台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由环境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指的是,我们现在有一些特殊的设施,比如说化工厂、垃圾焚烧厂、火葬场、传染病医院等,这些特殊设施是全社会都需要的,可是把它建在哪儿,都会对当地居民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所以建设这些设施的消息一出,就会爆发当地居民的抗议活动,这就叫邻避效应。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五大建设”在党章总纲中都有,十八大修改党章也增加了一些新的要求,下面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

在经济建设方面,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就是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修改党章时也将关于经济建设的部署写进了总纲。

在政治建设方面,在发展民主和法治方面都增加内容。在民主方面增加了要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表明我们党推进民主的决心方向是毫不动摇的。

在法治方面,增加了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法律的实施工作。有一点需要大家注意的是,从十八大到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定有一点变化。十八大修改的党章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一字之差,意义有所不同。十八大说的要完善法律体系,更多的是强调在立法层面要建立健全各种法律法规。而建设法治体系就不仅仅是在立法层面了,还覆盖到执法、司法、全民守法的全过程。一字之差就表明了我们党对依法治国的认识又有了提高。

在文化建设方面,十八大党章修改增加了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还增加了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我们先看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我国是文化大国,但还不能算是文化强国。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过:“现在谈中国的崛起,为时尚早。因为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文化。中国尚未创造征服西方世界的文明成果和生活方式……”从现在国际上的数据来看,美国仍然占有文化霸权和舆论霸权,而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在国际上还远远不够。所以十八大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体现了我们党在文化建设方面的高度自觉。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央的要求是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核心价值观是渗入到民族血脉之中的,是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根本的价值追求。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一旦确立,对这个国家的发展意义是重大的,它会影响到这个国家的制度设计、权力运行,甚至会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

西方国家非常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早期西方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是自由、平等、博爱,字非常少,但内涵高度凝练,而且大多数的老百姓也都可以接受。目前西方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是民主、自由、人权,北欧又加了公正和互助。

十八大报告概括出了24个字作为我们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框架和方向,十八大以后中办发了文件,明确规定这24个字就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而且把它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是要把我国建成什么样的国家;第二个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要把我们的社会建成什么样的社会;第三个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是要把我们的公民培育成什么样的公民。

在社会建设方面,十八大在修改党章的时候把十七大以来中央的一些新的提法都写了进来。有一个很重要的改变需要大家注意,过去中央强调加强社会建设,重点是改善民生,十八大在修改时增加了“保障”两个字。“保障”有两个意思,一个就是我们要更加注重社会政策的普惠性,让没有的人都先有,然后再根据国家的财力物力让有了的人逐渐改善、提高;第二个意思就是一定要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李克强总理说,编织一张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确保网底不破,可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2015年习近平同志也指出,我国现在还有7071万农村的贫困人口,在未来5年内,我们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使其中的5000万左右能够脱贫,其余的2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制度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扶贫。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党章将十八大报告在这方面的一些论述要点写了进来。过去我们强调改天换地,改造大自然,人定胜天。那时候为了增加粮食生产,我们围湖造田、毁林开荒,现在大自然已经开始惩罚我们了。这次写进党章的新理念就是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这个写进党章,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是个约束,特别是在上项目和做决策的时候,就要考虑是不是符合党章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刘玉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