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古国需要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注入新的活力,才能长盛不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其参与的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事件中认识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应作为人类共同遗产加以保护。当人类文明面临新的严重威胁时,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提供集体援助。
但是,相比于武装冲突的野蛮残酷,今天国际社会对于破坏人类文明行为的谴责显得微弱而苍白。如何通过国际合作和联合行动更有效地保护古国文明、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已成为国际社会亟须考虑并付诸行动的问题。实际上,今天文化遗产已不仅仅是古代文明的记录和见证,更是当代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平等对话、和平共处的纽带和桥梁。因此,对世界古代文明予以关注和研究,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给予重视和支持,有助于提升人类社会开创未来的能力和水平,有助于提高文明古国在国际文化领域的参与程度,也有助于文明古国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和借鉴。
自从文明的曙光初照神州大地,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生存、繁育。在世界历史长河中,中国积淀起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并以博大精深的文明成果在世界发展史上熠熠生辉。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无论是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还是走出中世纪进入现代社会,中华文明“西渐”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世界上先后出现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奠定了后来人类文明精神的大格局,有西方学者将这个伟大时代称为“轴心时代”。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独特发明,不仅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骄傲,而且随着人类文化交流而在世界各地留下了印记。在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先后出现过数次“盛世”,例如从“文景之治”到“武帝极盛”的西汉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治”的大唐盛世,以及康雍乾时期的大清盛世。中国的盛世都是开放的时代,中外文化交流十分活跃。
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融互鉴而形成的文明。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前赴后继、不懈奋斗,成功开创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历史告诉我们,国家的发展需要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注入新的活力,才能长盛不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