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身永: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的本质(2)

郝身永: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的本质(2)

当前五大突出问题都表现为结构性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要着力抓好“三去一降一补”这五大任务。这也意味着,产能过剩、库存高企、杠杆高、成本高和短板多是经济社会领域最为突出的五大问题。这五大问题既是总量的问题,但更主要的是结构性问题。产能过剩背后实质上是无效供给太多,有效供给不足,反映了供求结构上的不匹配。目前全社会杠杆率已经偏高,存在风险隐患,但其中的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财政部数据显示,到2015年末,纳入中央预算的全国债务占GDP的39.4%,加上或有债务,占到GDP的41.5%左右,低于欧盟60%的警戒线。所以,除个别地方有风险,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中央政府还有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到2015年9月底,我国企业部门的杠杆率为166.3%,高于其确定的90%的警戒线76.3%。就成本高企而言,可以多角度分析。有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等“硬成本”,也有不必要的行政审批等带来的“软成本”。当前的问题是,降“硬成本”变得越来越难,其中有一部分成本上涨是合理的,“软成本”的问题相对来讲变得更加突出了,这些成本很多是不合理的,是需要千方百计降下来的。当前经济社会比较突出的短板包括粮食安全、环境污染、欠发达地区交通设施联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总体上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平衡状况,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所以,我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这些结构性的问题。

当前五大突出问题之间相互交织紧密关联

房地产库存高企与产能过剩紧密相关。房地产的产业链条长,关联的行业多,房地产开发直接带动钢铁、水泥、冶金、陶瓷等行业的发展,这些行业的发展又会相互形成需求,在外部政策刺激下,容易产生乘数级膨胀。一旦房地产的供求关系逆转,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会断崖式下滑,引致关联行业的产能过剩。

在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往城市的转移,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生态环境的破坏等,这必然会带来各种成本的不断上涨。而成本上涨会弱化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尤其是在国外需求受金融危机冲击而下降和国外的进口地往东南亚等国家转移的情况下,最终恶化产能过剩。

由于我们资本市场还不发达,房地产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发展中较多地依赖银行的间接融资,这从企业部门的高杠杆率就可以看出,所以这些行业的发展是靠高杠杆支撑的。据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研究报告》,2015年房地产净负债率平均达96.09%,再创新高。当企业产品销售困难时,地方政府可能顾忌企业破产影响税收、就业、稳定等问题,银行也不愿企业破产使不良贷款激增,最后为一些本该破产的企业“续命”可能成为共同的选择,进一步拉高杠杆。

最后,产能过剩和房地产库存高企与各种短板之间也有关联。这其中呈现的鲜明对比,就是偏经济建设,偏重大项目、大工程,对软环境和民生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这绝不是偶然,与注重经济增长的政绩考评制度息息相关。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