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臻:乡村价值与和谐社会构建 (2)

摘要:朱启臻教授在报告中阐述了乡村衰败、消失的状况和原因,并重点讲授了乡村在生产、生活、生态、社会、教化及文化传承与保存等六个方面的价值。为我们介绍了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的内涵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的意义。

还有一类消失的方式是这个乡村还存在着,但是乡村里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已经不存在了。它虽然还叫乡村,但已经丧失了乡村的功能。实际上,就是有名无实的乡村。如果把这种消失也算在内的话,我们的乡村还剩多少呢?

目前,我国的乡村在迅速地衰败,衰败的表现就是老龄化。我们在2010年在十个省做过调查,农村老年人的比重,占农村人口的30%。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种地人的年龄在2010年平均是五十七岁,所以我们提出,未来谁种地的问题。

当然中央也有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过去留在农村的都是妇女和儿童,现在妇女和儿童也很少见了,因为男人去打工,老婆带着孩子也就跟着去打工了。有一个村支部书记跟我讲,他说现在村里死了人,找抬棺材的都不好找。有一个五十几岁的人跟我说,我就是村里最年轻的劳动力了,谁家有点什么重活都会找我干。因为人都出去了,就造成了基础设施的破败箫条,道路没人修,水利设施也坏了,有的房子早就破败了,甚至都倒塌了。这种情况在山区,半山区尤为严重。

文化的衰落。刚才我谈到村子还在,但是我们向往的,过去曾经存在过的优秀文化变得越来越少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人归纳为:尊祖宗、讲人伦、崇道德、尚礼仪。像尊祖宗,有的地方还可以,但是有的村书记告诉我,他们那里要建开发区,有一片祖坟要迁走,政府的政策还是不错的,谁家的祖坟在那里,就给谁家一万块钱。现在的年轻人非常开明,有人把一万块钱一装说,你们随便平吧,我们不迁了。我听了这个话就感到一阵悲哀,连祖宗都不要的人,能热爱父母,热爱家乡吗?

人伦秩序的破坏,家族荣誉的丧失,这就是现在的现状。本来农民是最讲诚信的一个群体,因为除了农民以外,其他的任何群体,从理论上讲都可以靠造假为生。比如,假论文、假成果、假烟、假酒,假的东西充斥了我们这个社会。农民应该是最诚实的,因为农民对土地容不得半点虚假,所以我们经常说这个人诚实得像农民一样。

我研究农民,也就沾了光,当然也因此吃了亏,我的优点是诚实,缺点是太诚实。但是,这些年我们也发现,农民的诚实性打了折扣,变得不是这么诚实了。比如,我们到农村去做调研,老百姓招待我们,就会说,朱教授你放心吃,这个菜是我们自己家留着自己吃的,是安全的。言外之意,还有不是自己吃的。

责任编辑:王培培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