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臻:乡村价值与和谐社会构建 (6)

摘要:朱启臻教授在报告中阐述了乡村衰败、消失的状况和原因,并重点讲授了乡村在生产、生活、生态、社会、教化及文化传承与保存等六个方面的价值。为我们介绍了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的内涵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的意义。

4、农村的社会功能

社会功能表现在很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比如,可以吸纳就业,可以缓冲社会危机。我们遇到过两次大的金融危机,第一次是在1998年,第二次在2008年,全世界都为中国奇迹而感到不可思议。1998年的危机为什么对我国震动小呢?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有庞大的乡村和庞大的农民群体。因为农民有一块土地就可以养活自己,可以解决温饱,所以缓冲了这个社会危机和矛盾。所以,一个社会的结构和功能,不是我们想象得这么简单的。

另外乡村还有和谐人际关系的功能。最近中央强调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的最佳形态是在农村,所以现在农村也研究农村的治理叫乡村治理。乡村治理是以老百姓为主体来化解矛盾,使社会变得更和谐,很多地方都创造了很好的经验,维系着社会的有序和稳定。

5、村落的教化功能

一个人在村落里边长大,他很自然地就变成了一个社会人。乡村具有对人行为进行教化的天然职能。那么这种职能怎么完成的,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农业生产劳动本身就能培养人的诸多品质,接触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珍惜生命,珍惜劳动成果等。现在很多城市的家长都带着自己的孩子,周末种一小块地来锻炼孩子的品质。

在乡村的人际交往过程当中,人们学会了礼和秩序,尊卑有序。除了这些还学会了参加各种民俗活动,节日庆典。当然还有村规民约。这些仪式都有助于人从一个生物人,变成一个社会人。这就是乡村,它有这样的一种力量,在乡村中,人们可以获得多种感悟,比如,体会了劳动的艰辛就能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在乡村人们可以养成勤劳节俭,循环利用的思想。在乡村到处可以看到生命的循环,一个种子变成一棵植物,植物又结果实,果实里又有种子,然后种子又变成一棵新的植物,周而复始。但在城市我们看不到,一个东西用完了,扔到哪儿去了不知道。在农村还培养人的耐力和忍耐的品质,你不忍耐,大自然报复了人类怎么办,在大自然面前我们无能为力。我们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其实对农民不是这样,十份耕耘也未必有一份收获,辛辛苦苦种一年地,一场雹灾全完了。

在农村,教化的过程是有渐进性,它是潜移默化、不知不觉的。在微风细雨当中让人发生了改变。乡村为什么会有教化功能呢?它是由乡村的条件所决定的,其中有三个条件是基本要素:第一个条件是开放的农户。农村每一个农户都是开放的透明的,谁家的人怎么样?孩子怎么样?祖孙三代怎么样?人人都清楚;第二个条件是熟人社会,大家都很熟悉;第三个条件是村落里有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有什么作用呢?就是把我们熟悉的信息,在公共空间进行传播。公共空间可能是十字路口,可能是大槐树下。

责任编辑:王培培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