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促进不同文明平等对话
习近平同志指出:“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人类历史上,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发展模式,都为发展人类文明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承载文明的国家与民族有大有小,不同文明的发展有先有后,但决无优劣高下之别。坚持和促进不同文明平等对话,不仅有利于避免文明冲突,而且是世界各国共同朝着和平与发展目标迈进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促进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在合作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消除相互之间的疑虑和隔阂,使人类更加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实现不同文明平等对话,关键是强国、大国的态度。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以和为贵”“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等友好相处、平等互助精神,既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处理人际关系和民族关系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中国人民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能否善待他国,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尺,而且是一个国家文明能否长盛不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历览人类文明的兴衰更替,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种文明在兴起之后,如果对其他文明平等相待,并积极学习借鉴他人之优长,这种文明往往就能不断发展;如果企图侵蚀甚至用强力铲除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则必然使自己的文明发生异化,逐步走向衰落直至最终毁灭。环顾当今世界,个别大国所奉行的“文明逻辑”不正在造成更多的流血、苦难和冲突并使自己深陷困境吗?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特性都积淀在其骨髓里,奔腾在其血液中。这些传统和特性并不是外来文明能够随意更改替代的。所有国家和民族都应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不同特色和风格的文明传统,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以和平方式处理国际和地区争端,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共同构建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和谐世界。
坚持和倡导不同文明相互学习和借鉴
习近平同志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世界上不同文明不仅需要各个国家和民族代代相传、需要平等交流,而且需要相互学习和借鉴,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
不同文明相互学习和借鉴,是平等对话和交流的深化,不仅是对其他文明的鉴赏,更是对其他文明精华的汲取。这要求世界上各种文明应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勇气。同时,任何一种文明都不应凭借自身经济、政治和科技优势,封锁其他文明精华的传播。相互借鉴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长补短而不是定于一尊,这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途径。迄今为止,没有一种文明是在完全封闭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与其他文明碰撞、交流、融合的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在制度、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进步离不开对社会主义文明的学习和借鉴。当然,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样是学习借鉴全世界各种文明包括资本主义文明有益成果的结果。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能夜郎自大、闭关锁国,而要坚持不同文明相互学习和借鉴。但在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又必须结合各自国家和民族的特点,坚持趋利避害的原则,做到有所取舍,而绝不能照抄照搬,否则就会从根本上危及自身文明的生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