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新常态。
“十二五”时期,主要是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就是知道什么是新常态,如何把现在的发展模式向新常态转变?“十三五”时期,不能光去适应了,要引领新常态,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面对“十三五”的发展要求,要从经济新常态出发,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核心动力和支撑。这里,我就其所涉及到的主要点,简单做一个交流。
1.消费。“十三五”期间,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渐成主流。在这个过程当中,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激活供给的重要性显著上升。既然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渐成主流,那么,市场组织、生产组织就都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2.投资。“十三五”期间,投资的重点将转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大量的投资需求对于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的核心包括政府和社会资本的联合、开放市场、鼓励民间资本规范化、合法化的组织和运行,使其参与到基础设施、参与到创新投资的进程中去。
3.进出口。“十三五”期间,低成本比较优势将发生变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仍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同步发生的态势。在这个条件下,要做好两点:其一,既然原有的比较优势正在转变,那就要培养新的比较优势,找到新的比较优势的点;其二,既然大规模的走出去和高水平的引进来正在发生,就要在这中间构建合理的模式,使进来的水平更高,进来以后,落地的水平更好;使走出去的成本更低,风险更小,对国内的产业支撑更大。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将创造一系列的国际战略、多边战略、国际经济组织,围绕着刚才所说的这些内容进一步的深化。
4.产业组织。“十三五”期间,传统产业的供给能力将大幅度超过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其一,从消费领域看。消费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客观上要求生产的差异化,由此,客观上要求市场的智能化、信息化。没有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市场,怎么能够给差异化的商品进行有效地配置和定价呢?!由此,就涉及到了将形成什么样的产业组织?原来的产业组织模式叫做中心外围型模式,就是核心产业提供一系列的生产指标,通过订单方式传递到整个产业链,产业链当中的每个企业只不过是这个产业体系当中的一环,基于你的订单,基于你的技术标准而开展相应的商品生产。现在,因为是差异化,所以应是基于对市场的认识、自身的审美、自身的技术条件、自身的组合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行分布式生产。就是说,生产模式已经不再是中心外围模式,而转成了分布式生产。
其二,从制造业来看。在原来的制造环节,我们强调的是规模经济,大工业化生产。那端是标准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输入,这端是标准的产品输出。在这一过程当中,利用了规模经济所创造出来的低成本和标准化产品的稳定性,迅速地扩张、打开市场。可是,当终端的市场转为个性化和多样化以后,就要考虑从规模经济的大规模生产转为模块化制造。适合从市场采购的模块,就从市场当中采购;市场中没有办法采购的模块,就进行分布式个性化生产。于是,未来我们的大企业肯定要有,但是,活跃在社会当中的新兴产业组织,基本上是小型化、专业化和智能化的新的产业组织模式。
其三,从产业链和价值链来看。通常,我们认为价值链和产业链是分离的,重合到一起倒是特例了。产业链环环相扣,一般来讲,具有直线性特征;价值链,我们把它叫做微笑曲线,价值链的高端一个在研发端,另外一个在市场营销端。但是,在分布式生产和模块化制造的环境下,产业链和价值链分离的局面得到了有效缓解。在这个条件下所形成的每个企业的生产都是基于自己一定的创造性和一定的市场开拓性。这对我们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下产业链和价值链之间的关系,会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和压力。“十三五”期间,我们将主动迎接这个挑战,实现相应的分工体系的跨越和有效创新。
5.生产要素。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驱动力减弱,只能走创新驱动之路。
6.市场竞争。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将逐步转向质量型和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性需求。同时,市场的统一、高效运行是实现差异化商品充分有效配置的一个前提条件。既然要有差异化才能取得市场的分工优势,才能形成价值链和产业链一部分的弥合,因此,知识产权保障将成为差异化生产最为重要的基础。
7.资源环境。我国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在“十三五”期间已经达到或者是接近上限,因此必须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要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
8.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十三五”期间,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将明显递减。我们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又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这基本上给“十三五”的宏观调控定了量。“十一五”和“十二五”都是总需求优先原则,就是说在“十一五”和“十二五”中,要提供范围更广、需求更大的总需求。到了“十三五”,既然全面扩张政策的刺激效果已经递减,对于总需求的拉动,可以暂时放到次要位置,那么将转向谁的调控呢?总供给调控,换言之,对于总供给的调控将成为“十三五”宏观调控中的核心要点。那么,总供给调控包括什么呢?包括我们的产业政策、减税安排,税收政策要对生产环节实行一系列的减税安排。
第二,三期迭加。
三期迭加是党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的核心矛盾做出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判断,这个战略判断牵涉到我国未来发展的核心基础落点。三期迭加即:前期政策的消化期;经济结构的调整期;增长速度的换档期。我国的经济,从生产角度去看,是一个国民经济部门加一个国民经济部门,将其连串在一起;从分配端、资产端看,是由三张资产负债表构成,即:第一张是政府资产负债表;第二张是企业资产负债表;第三张是居民或者叫家庭资产负债表。
一看前期政策的消化期。前期我国政府大规模举债,现在到了政策的消化期,换句话说,政府这张资产负债表的空间已经有限,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先稳下来。
二看经济结构的调整期。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着新的产业,新的设备投入,以及传统的老设备的退出。在这个过程当中,企业现有生产性资产的估值会大幅度下降,因为老设备要加快退出。这样,企业这张资产负债表,在转型的阵痛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力,很难直接扩张资产负债表。两张表有了问题、有了压力,但是,有一张表是健康的,就是居民资产负债表。我国经济起起伏伏,能够迅速地恢复和增长,其核心原因就是家庭资产负债表一直保持在非常健康的局面。因此要来调试,要把经济发展的核心落点从原来的大投资、大生产,然后,形成的巨大产能,转向家庭所喜闻乐见的东西。那么,家庭有了钱,愿意干点什么呢?搞点个性化消费,做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这种小投资。于是,就要把原来那种统一的大生产,按照个性化消费、按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的逻辑,往家庭资产负债表当中去对,在对的过程中,我们就要来主动调试。
三看经济增速的换档期。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俄罗斯的时候,明确谈到,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是中国自己调控的结果。所以说,换挡期的概念是要通过对第三张表的扶持、利用,给前两张表取得缓冲的空间,使前两张表的元气、生机得以恢复。“十三五”期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还有个性化消费的起步,为企业提供了新的需求,为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提供了新的模式。
(三)我们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在经济转型和发展当中,我们面临的核心风险主要有两点:一是高杠杆;二是泡沫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