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阅读观(2)

习近平的阅读观(2)

摘要:众所周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喜欢引经据典,这得益于他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典籍、历史著作。他不仅坚持读书,还在多种场合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将读书作为增强本领、胜任繁重任务的重要途径。长期的读书生活让习近平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又实用的读书观,对指导我们如何读书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三、关于读书的方法

但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倘要求自己对所有读过的书籍都做到精研其中奥义精髓,是很不现实的。对此,习近平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就是说,对学习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苦学”的同时,我们需要学会“善读”。如何“善读”?约略说来,要点有三:

学会选择。习近平强调读书要读好书。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领导干部在大量书籍中,“应当围绕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精神境界,选择那些与所从事的工作关系密切、自己爱好和有兴趣的书来读,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要求领导干部多读三个方面的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做好领导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那么,习近平读的究竟是些什么书呢?他读书的范围极为广泛,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到哲学、经济学、历史学;从法国的巴尔扎克、英国的莎士比亚、美国的海明威,到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从《史记》、《春秋》、《官箴》到《苦难辉煌》、《风声》、《平凡的世界》,古今中外优秀书籍都是他阅读的范围。

学会精读和略读。习近平在《求知善读,贵耳重目》一文中提出“读书要用‘巧力’,读得巧,读得实,读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读更多有利于自己的书,要学会精读和略读。对重要的、本质的、急需的书籍进行精读,而对其余扩大知识面的书籍只需略约过目,泛读而已。

学会思考。读书要学会思考。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要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书本上的东西是别人的,要把它变为自己的,离不开思考;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要把它变为活的,为我所用,同样离不开思考。读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思考认知的过程”。博览群书固然可贵,但不动脑筋看书,就如吃饭只贪图腹欲,味同嚼蜡。读书需要与智者交流、谈话,需要与先贤探讨、争论,这其实比书中本身的内容更加重要。

(作者系湖南大学中国全民阅读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