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看中西民主观的异同
中华民族自远古时期起就形成了集群主义的思想意识和社会传统,成为民族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而延续至今。《易经·系辞传》中讲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中国俗语则常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中华民族历史传统上,历来反对个人单打独斗,相信人多力量大、智慧高、好成事,主张广泛团结多数人共同奋斗。其实,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人们才能充分施展出创造智慧,这已被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所反复证明。作为古代世界东西方文明的杰出代表和耸立在人类文明史上两座最雄伟的高峰,中国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和欧洲的古希腊文明,都是民主的产儿。古希腊文明虽然不是原创性文明,它是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在地中海沿岸遇合、交融的结果,但古希腊人在充分学习、借鉴和吸收古巴比伦和古埃及文明的基础上,创造了这一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后来古罗马人在实行希腊化的时期所造就的古罗马文明既没有达到古希腊文明的高度成就,又因古罗马走向集权专制而衰落和消亡。近代欧洲的文艺复兴,则是资产阶级为推翻封建专制的残暴统治,高举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发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民主革命和思想解放浪潮孕育而成的文化奇观。中国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古希腊文明、近代欧洲的文艺复兴,尽管三者时代不同、地域相距遥远,但都伴随有相似的政治生态、甚至共同的社会背景,那就是三者都是政治民主、社会转型、思想解放的伟大结晶,都是政治上民主推动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的结果,都是民主政治充分激发和释放人们的创造智慧而蔚然形成的文化奇迹。由此可以看出,民主是激发人类潜能和创造智慧的法宝。
与西式民主过于强调个人利益不同,中国式民主一向注重保护绝大多数人的集体利益。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最悠久、最灿烂、最宝贵的政治文明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民主政治赖以产生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渊源。民主是中华传统政治文明中的精华所在,在中国悠久而漫长的政治传承中,重民本、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根深蒂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向主张“民贵君轻”,统治者向来“不患寡而患不均”,追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仁人志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以“己欲立先立人,己欲达先达人”以及“和谐”“和洽”为理想境界,崇尚“先人后己”“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四海为家”“天下大同”的政治理想,执政者为了固民本而追求公平和正义,社会治理主张求大同、存小异,注重通过夫妻和谐、父子和谐、君臣和谐,实现家和国和天下和。因此,“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已成为深入中华民族骨髓的文化基因,这与古代的中亚和欧洲极其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基因恰恰相反。反思人类文明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过于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而忽视集体的力量,只顾上层统治集团的私利而不管下层百姓的死活,无疑是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以及随后的古波斯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不能长久延续、最后走向衰败、甚至被取代和消灭的文化根源之一。因此,我们可以说,作为集权和专制的对立物,民主是破解政治专制统治、保护多数人权利的有力武器。
与西式民主过于强调个体人权不同,中国式民主更重视集体人权,即民权。中国古代政治中一向具有倾听民声、考察民情、注重民意、以民心向背为政治导向的优良传统,这是我国古代政治实践中一直存在的最宝贵的民主因素,历代开明的统治者们创造了如纳谏制、举荐制、朝廷决策制、群臣合议制、弹劾制等等民主治理手段,对于维护中国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曾发挥过积极的历史作用。中华民族历来主张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整体的集体主义文化,与西方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和单枪匹马的骑士风度的文化传统相比,中华民族更注重运用集体的力量,更讲究发挥多数人的智慧,更强调尊重群体的意志。可以说,从三皇五帝的兴旺发达,到夏商两朝的发展进步,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先后崛起,到汉唐盛世的横空出世,都是民主带给中华民族的文明奖赏。
与西式民主过于注重个性自由、个人意志不同,中国式民主更加关注保障个体平等的社会整体的公平和正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政治文明传统之中。从历史上看,中国并没有经过南亚、中亚、北非、西欧国家曾经历的那种以人身占有为根本特征的典型的奴隶制时代和奴隶制国家,这与中国文明中的民本思想、民主意识密切相关。当代中国人的民主观既直接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现代民主观的精髓,又直接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精华,坚持以人为本,为民做主,让人民自己当家作主,谋求人民群众的整体、长远和根本利益;主张兼顾个人和集体、少数和多数、下级和上级、地方和中央的多重利益,力求综合平衡、和谐统一。西方则恰恰相反,从古希腊到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特别强调个人意志和个人私利,过于纵容个人意志自由和个人私利追求,往往以个人意志阻挡他人意志,以个性自由侵害他人自由,以个人私利妨碍他人利益、伤害集体利益。中国人的自由观是以不妨碍集体和他人利益为前提的,即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因为过度纵容个人的自由意志,就会侵害他人的自由和集体的利益。
与西式民主过于强调形式公正和程序正确不同,中国式民主向来注重内容正确和实质公正。众所周知,中国式民主主张民主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民主的内容是其主要方面,民主内容决定民主形式,而不是相反,必须统筹兼顾民主形式与民主内容的和谐统一。民主的表面形式是程序,民主的实质内容则是实现民生幸福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政治保障。从本质上来说,民主所要保护的是占社会整体绝大多数人的崇高权利和高尚人性,它所追求的是实现个人意志与群体意志的和谐、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的有机统一,而不是个人的所谓“绝对权利”,它所体现的是一个社会对真善美的追求,它所保障的是对真理和道义的呵护。程序与内容相统一的民主,才是最好的民主;过于追求形式完美往往走向损害民主的内容。
西方的民主观则过于注重民主形式的公正,古希腊的灭亡,已经证明了民主失灵的悲哀。刻意追求民主形式的结果便是常常走向民主的反面,徒具形式的民主常常使之蜕变成个人独裁和少数统治者对多数人残酷剥削与疯狂压榨的工具,苏格拉底之死、希特勒上台,难道不是西式民主的千古悲剧吗?曾经炙手可热的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府,不都曾经是少数人打着民主的旗号,高喊着自由、人权的口号,通过民主选举攫取国家政权之后,对国内绝大多数人民实行残酷剥削和疯狂压迫的吗?不仅如此,当代西方某些国家的统治阶层打着民主的旗号,在民主的幌子下推行黑金政治、政党恶斗和只顾眼前不想长远的政治运行机制,已经成为美国等当今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制度性痼疾。若不彻底改革,美国、欧洲走向衰落是必然的结局,只是时间早晚而已。中华民族的民主观,更注重民主的实质内涵,尤其注重倾听绝大多数民意,不刻意追求民主的形式,而是致力于能真正体现绝大多数人意志的社会公平、正义、和谐,崇尚以民主捍卫道义和真理的力量。历史和今天无数事实反复告诫我们,作为治理天下的“公器”,只有真正体现占社会绝大多数人民的意志时,民主才能成为弘扬社会公理、维护公平正义、伸张真理和道义的法宝,而一旦为少数存心叵测的人所攫取、操纵和利用,就会成为毒害天下的工具。
由此可见,民主是一个时代特征、历史差别、文明色彩和国情特色都非常鲜明和突出的历史范畴。也像其他事物一样,民主既有共同性,也有其特殊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我们研究民主问题,不仅要揭示其共同性,更要把握其丰富多彩的特殊性,以便建设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幸福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同时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模式,贡献中国智慧。不仅如此,民主还是一个具有理论、实践和制度三个维度的政治范畴,要从三个维度整体研究、系统把握,既要不断深化民主问题的理论研究,以便吃透本质、把握精髓,又要推进民主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民主实践的不断探索,使民主理论、民主实践、民主制度三者互相支撑、互相促进、相得益彰、良性循环。
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在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借鉴吸收中国历史上的民主传统,创造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并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成功之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深刻揭示了现代民主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广泛的参与性、有效的回应性、程序的合理性和内容的公正性,以及由此形成的自我纠错能力和机制。一种民主,如果缺少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它自然就会蜕变为少数人的独裁统治或利益集团所操纵的工具;而是否对人民群众的好恶具有持续、有效的回应性,则应当成为检验民主成功与否的试金石。近年来,以弗格森案为典型的美国系列种族歧视悲剧的不断上演,证明美式民主的无效。一种制度一旦丧失自我纠错能力,必然就会走向腐朽和死亡,民主也不例外。民主最可贵、最精彩、最伟大的所在,应当是具有自我纠错的机制和能力。而少数人投票即可当选的选举制,用少数人的利益和意志,强加给社会绝大多数人,这种抛弃民主精髓和真意的所谓形式民主,已经走向真正民主的反面,失效、无能和失败是其必然的结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