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黄相怀:坚持党的领导 交出优异答卷(3)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

三、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怎样保持和传承这种初心?

(一)习近平总书记三论“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作为主题句,贯穿讲话始终。其实,连同这次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共有三次提到“初心”,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三论“初心”。一论“初心”。2015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的回信中,首次提到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二论“初心”。2015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三论“初心”。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回顾习近平总书记的三论“初心”,我们发现习总书记的论述是分层且立体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延伸的。一论“初心”主要针对个体而言;二论“初心”主要针对整体而言;三论“初心”主要针对历史、现实与未来而言。

(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忘初心”针对的是什么?

在建党9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忘初心”,有三个考虑。首先,提出“不忘初心”,针对的是党成立时的出发点到底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救国救民、民族复兴而成立,对于这一出发点,我们不能忘记。其次,提出“不忘初心”,针对的是当今一些党员干部到底丧失了什么。当今,一些党员干部丧失了理想信念、政治节操、奋斗精神等等。提出“不忘初心”,就是针对他们缺失了什么、流失了什么、丧失了什么而言的。再次,提出“不忘初心”,针对的是继续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底需要我们党做什么。习总书记之所以强调不忘初心,就是要郑重提醒全党,要时刻牢记和重新理解“我是从哪里来的、我是怎样走过来的、我要到哪里去、我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党因何而建、因何而立、因何而兴等重大而基本的问题。

(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要求我们做到什么?

回顾并体悟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可以看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要求我们不能忘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质;要求我们不能忘记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这一理论上的“祖宗”;要求我们不能忘记我们党出身卑微、生于忧患的“出身”;要求我们不能忘记我们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基因”;要求我们不能忘记我们党95年来走过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历程;要求我们不能忘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担当。

另外,从拓展的角度来说,“初心”还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深化理解。一是初学者的心态,就是一种不断精进、永不满足的心态;二是初生者的心态,就是率真、好奇、勇敢的心态;三是初创者的心态,就是在创业有可能会失败的条件下,还要继续夙兴夜寐、朝乾夕惕、兢兢业业做好工作的心态。用以上对“初心”的理解来看我们党,就会发现,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各种条件越来越好,党内一些党员干部出现了不思进取、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初老症”现象。这种“初老症”现象千万要避免,因为党员干部一旦不思进取、脱离群众、消极腐败,那么,党的事业就难以发展进步。

四、为什么要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举马克思主义精神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的态度非常明确。他说:“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他还说:“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与任务,习总书记强调,要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所以,我们要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旗帜。

细细梳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困境,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责难,大体上有三种论调。一种可以称为“无用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没有大的用处。一种可以称为“过时论”,认为马克思主义所产生的条件和所针对的社会现象已经时过境迁。还有一种可以称为“有害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革命斗争学说,放在和平建设年代是不合适的,甚至是有害的,如此等等。这些都对我们正确思考和理解马克思主义造成了影响和冲击。那么,如何回应这些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责难和质疑呢?当现实看起来越来越脱离马克思主义所能驾驭的范围的时候,马克思主义是否一定意味着衰落呢?或者我们是否需要重新理解和阐释这一理论本身呢?我认为我们需要。当然,也有一种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放弃马克思主义。然而马克思主义是可以轻言放弃的吗?我认为是不可以的。

历史地看,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它的一整套话语体系,已经深深熔铸于当今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我们放弃马克思主义,就无异于自我解除精神武装。而大家知道,苏联解体的教训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前苏联在理论和精神上自我解除了武装,从而使得反对者可以肆意评判、诬蔑,这为它的解体埋下了的祸根。现实地看,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论述、关于公有制经济的论述、关于共产党领导权的论述等等,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的强大支撑力,抽去了马克思主义,就等于抽掉了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根基。未来地看,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鞭辟入里的批判,以及关于未来社会的美好构想,为当代中国科学对待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外部世界,科学构想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愿景,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利器。借助于这一思想利器,当今中国获得了强大的思想主动性、自信心和激励力量。试问,除了马克思主义之外,在当代中国还有哪一种理论能够具有这样的作用呢?没有。所以,我们不可以轻言放弃。但是,不轻言放弃并不意味着要固守抱残守缺的态度,而不做出改变。实际上,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历程,就是一部不断讲出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就马克思自身而言,他的思想就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以至于马克思曾不无深意地说:“我不知道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更有意义的是,列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办法、毛泽东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办法、邓小平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办法,为我们讲述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非常多的可借鉴的方法。所以,不抛弃、不放弃,讲新话、走新路,这就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那么,问题就变成了我们要采取什么方式来讲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答案有三。首先,要磨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利器。我们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视角和科学方法,进一步观察和思考当今世界,特别是对于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变化、发展中国家的新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新变化,给出科学合理的分析解释。比如,从某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看,它们在本国范围内貌似克服了马克思主义所指出的资本主义难题,而实际上,它们是对本国采取了某些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措施才解决了这个难题。而它们之所以能够对本国采取这些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措施,是因为它们在世界范围内转移了本国的矛盾和弊病。从全球范围看,资本主义的难题非但没有被克服,反而进一步被放大了。

其次,要更新马克思主义话语。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通过固守马克思主义传统话语的方式来坚持它。实际上,把新的话语、新的词汇、新的表达方式引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话语殿堂中,用新的时代话语讲述马克思主义,使之更接地气、更富时代性,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之必需,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比如,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中国梦”一词,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共产党人思想的闸门,借助于“中国梦”这个话语管道,进一步激活了中国共产党的现实想象力和思想创造力。很显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再次,要畅想马克思主义的未来。仔细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我们可以确定无疑地说,如果马克思本人生前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他一定会为之欣喜若狂,因为他所预见的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社会交往充分有效的条件,在现今的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时代找到了实实在在的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伟大的关于未来的理论,时代越发展、技术越进步,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就越应该为之欢欣鼓舞。

让我们再一次思考,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无用了吗?有害了吗?答案不言自明。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我们的旗帜能否飘扬起来,关键不在于旗帜本身,而在于挥舞旗帜的人。所以,如果旗帜飘扬得不好,不能老是想着换旗帜,而是要想办法把旗帜挥舞起来,这才是正确的方法。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讲出一个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好故事,马克思主义就永远不会过时,而过时的,只是那些看待马克思主义的老眼光而已。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王莹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