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黄薇:全球经济治理与G20(2)

3. 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最近这几年的一些变化。刚才讲的是根源性的一些问题。但任何问题,特别是像全球经济发展,一定是动态的,而不是僵化的、固定不动的。在不同的时期,我们会发现全球经济格局会有不同。经济格局主要讲的是国家间经济力量的变化,还包括全球参与程度的变化。

最近几年,新兴经济体在整体崛起,但其实这已经是后话了。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时间应该更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遇到滞胀以后就已经启动了。那个时候只是初期,并没有让很多人感受到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国家的经济增长非常快,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另外,还有一些大事件也给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带来了影响,比如说2008年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是从美国开始的,最初影响最深的是美国和欧洲。我们知道欧洲有一个非常大的美元市场,而且美欧之间的经济联系也是非常紧密的,所以欧洲受到的波及也是比较大的。在次贷危机之后,很快又爆发了一系列其他危机,包括像欧债危机等。这些危机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是经济格局的变化并不等同于经济治理格局的变化,或者说不等同于在全球层面上经济治理权力的变化,权力的变化包含的内容会更多一些。在很多西方学者的研究里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霸权理论被作为一个主导思想。换句话说,是通过一个国家经济上的绝对优势、军事上的绝对优势以及其他层面的绝对优势去获得霸权,并且会有一些渠道去行使他的霸权。

由于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一个根本性变化,所以在全球治理领域里其实也在变化。开始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是一国的治理,再后来是多个国家的治理。总的来说,全球经济治理是向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去发展。

这里还有一些数据也给大家看一下。首先是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从2011年到现在,格局的变化趋势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新兴经济体在崛起,特别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全球GDP或者是在全球的产出中的份额越来越多了,而七国集团——传统的老牌的发达国家的份额相对就会缩小。当然,最近一两年,新兴经济体的个别国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还有一些国家的表现是非常不错的,经济依然保持着全球的头几名。当然,有很多说法说可能到2020年,这个格局的变化会让人们的印象更加深刻。

从全球主要国家间集合的数据,我们拿经济作为一个参考指标,列出了全球经济的前50强。首先,从排名上讲,G7国家中美国位于第一位,但其他的国家在经济排名上的次序开始向下发生一些变化。G8由于俄罗斯的退出也不再存在了。新兴经济体里有两个圈,一个是金砖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另一个是E11,我们称之为新兴11国,或者是叫做新兴经济体(这里的新兴经济体是特指的E11国家)。这11个国家其实也很好记,就是在G20国家集团中扣除了G7和金砖国家后剩余的国家,包括一些中等强国或没有归入到金砖的新兴经济体,这也是一个国家群体,但E11并没有实现机制化。在E11中其实还出现了一个叫中等强国合作机制,这个机制是韩国牵头的,也包括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土耳其、澳大利亚等国家。除了这些之外,在前50名国家里还包括一些欧盟的国家,但欧盟也是一个复杂的组成,既包括一些经济比较强的欧洲国家,也包括一些经济发展比较一般的欧洲国家。还有一些全球经济前50强国家没有进入到上述的国家集团里,但他们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刚才讲的是整个国家规模,如果从人均收入来说,在新兴经济体里,包括一些中等强国的发展也是变化非常快的。中国目前已经进入到中高等收入国家。这个划分是以世行的国家类型的划分作为参考的。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中国。因为中国在全球经济里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最近几年的变化也非常快,不仅仅是在整个经济规模上,包括在国民收入上的变化也是非常快的。从2000年到2014年,中国也有很多位阶上的变化。比如,2000年,中国以购买力评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日本,位列第二,这是第一次超越。第二次超越是在2010年,如果以名义美元GDP来核算的话,中国也超过了日本,位列全球第二,而且现在如果以PPP核算的话,我们可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了。另外,我国在贸易方面、投资方面都有比较大的突破,现在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为什么要提到这些?因为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国家参与的经济联系的深度或者说他的规模,因为规模的大小决定了对其他国家产生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当中国成为第一大贸易国和第一大投资国的时候,那么他对于其他国家的引领作用是不言而喻。

4.全球经济治理发展历程

全球经济治理发展历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经济格局变化一样,经济治理能力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大阶段,而这个阶段划分与国际关系之间的阶段划分会略有不同。

在经济治理领域里,第一个阶段是二战之后到1975年。在这个阶段里面,主要是以美国引导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经济机构)为主体的治理机制,特别是联合国框架下的一些机构,如世界银行主要是做发展方面的治理,更多偏重的是发展援助等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是做国家金融安排方面的治理,包括汇率,包括金融危机的救助等方面,还有一些国际贸易组织,如WTO是为全球贸易制定一些规范。但是,所有这些组织或机构最开始都是以美国为主导的。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组织里面,美国在那一段时间里面都有绝对的影响权。

另外,时间的变化也引致治理方式的变化。早期是“硬治理”。什么是“硬治理”呢?就是会有明确的规则,会有明确的机构去监督去执行,并且会有一些规则去规范。当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性国家的时候,这种方式是能够比较好的发挥作用的。但随着时间变化,这种方式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因为“硬治理”太刚性了,可能不太容易顺应时代变化。所以,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也发生了一个比较大的经济变化,就是当时经济出现了滞胀。什么叫滞胀呢?就是经济停滞的同时,又出现通货膨胀,在传统经济理论中这两种情况很少同时发生。这时,美国经济实力下降也出现了一些比较明显的征兆。所以,在治理方面,美国已经难以通过单独一个国家的力量去完成了,于是建立了七国集团,把一些新兴的发展大国,比如在那一段时间经济发展非常迅猛的德国、日本,把这些国家笼络到一起建立了一个新的治理机制——七国集团峰会机制,这是第二阶段。

一开始的时候,七国集团(G7)主要是以经济治理为主的,所以那一段时间也做了很多起到效果的治理,包括在货币领域、宏观经济协调方面,都作出了非常大的努力,也对稳定当时全球经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经济治理做得比较好,经济又走上正轨之后,国家之间合作的方向就有一些不那么聚焦了。我们也看到,七国集团从最开始的经济治理向政治合作、向安全领域开始进军,议题范畴越来越扩大化,同时治理上的效果也在削弱。当然,这个削弱与整个G7集团经济实力的变化也有一定关系。

2008年发生了全球的经济危机,而这个危机把全球的经济格局做了一次大的曝光。突然大家发现,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仅靠七国集团已经无法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他们遇到的困难都是一样的,能够做出的变化也都是一样的,而这些变化又不足以调整或者说是提振全球经济,需要新兴经济体的参与和合作,所以,这个时候出现了二十国集团峰会合作机制,也就是第三阶段。

其实,二十国集团(G20)的诞生应该更早,在1999年亚洲危机之后就出现了,但上升为领导人峰会的含义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南北才真正实现了“共治理”,而这个治理也是和七国集团一样是一个“软治理”。“软治理”就意味着没有一个现成的固定化的机构,没有非常硬性的规定要求每个国家必须要做什么事情,而是一种更加民主化的合作方式。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刘玉婧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