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黄薇:全球经济治理与G20(6)

还要强调一点,协调人轨道与财金轨道略有不同。协调人轨道(Sherpa Track),Sherpa在英语中有向导的意思,它是领导人的一个向导,或者告诉领导人今年要做什么,并且将主席国的一些意见传达其他国家的向导(Sherpa),然后由这些向导传递给本国的领导人。领导人的公务都非常繁忙,不可能经常开会,所以通过协调人的经常会晤、信息沟通,再汇报给各自的领导人,而最后的峰会是一个集中的意见展示。财金轨道( Finance Track)主要关注的是财经和金融的合作。两个轨道下面都有一些工作小组来支撑。但聚焦略有不同。协调人轨道的范围会更广一些,包括贸易投资、发展议程、反腐等都在协调人轨道下。财金轨道主要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涉及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等。

G20还有配套机制。在2010年开始,G20主席国开始不断发起各具特色的配套机制。到目前为止,G20一共有6个配套机制,而这些配套机制有各自不同的鲜明特点。早先在2010年加拿大建立了青年会议Y20、工商峰会B20。2011年又建立一个劳工会议L20。2012年墨西哥峰会建立了智库会议T20,希望有更多的智库来参与。因为国际组织有的时候是站在是一个国际角度上,其实国别也希望能够有一些国别的智库来支撑G20的合作,能顾更好解决之前面讲的矛盾——全球化的经济问题和国别化治理。国别化的智库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能够给出政治上可行的建议,所以T20也很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宣传和推广作用。2013年建立了民间社会C20,反映的是民间社团怎样更好地参与G20合作,提供一些方向建议。2015年又建立妇女会议W20,主要强调怎样让妇女更好地参与世界经济并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配套的机制都有非常明确的参与团体,个性鲜明,各有功能,对G20的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

其实,G20的工作非常复杂。首先,峰会。有三个不同轨道(渠道)为峰会做贡献。一个是协调人轨道,主要是有各国的Sherpa来组织、沟通、协调开展工作。财金轨道,是央行行长跟财政部长来协调的轨道。两个轨道下面有很多运行机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部长会议,包括一些与经济相关的其他产业部门,像农业、能源、科技等也会召开一些会议。当然,目前其他部长会议还没有机制化。但有一个例外就是,2016年新召开的贸易部长会,从2016年开始以后,每年都会有贸易部长的合作会议。所有这些机制的成果汇集到峰会。

再来看协调人轨道。协调人轨道下面包括有副手会,进一步帮助协调人来管理下面不同的组。协调人轨道下设有五个不同的工作组:发展工作组、反腐工作组、能源可持续工作组、就业工作组、贸易投资工作组。工作组非常重要,千万不可以小觑。因为当一个主席国接过G20主席国的接力棒之后,那么工作就开始启动了,需要把主席国这一年里所有设计的优先议题,通过工作组层面来形成工作计划,最后还要有工作成果。在此期间,有无数次的邮件、电话会议,以及一些面对面会议(面对面会议相对比较少,毕竟成本会比较高一些)。这些构成了整个合作的基础,而且工作组基本上都是由各国负责这些领域的官员直接参与的。所以,有人在担心说G20只是一个“清谈馆”,其实不是。它可以开展一些工作,因为参与这些成果策划的人本身就是负责这些事务的一些官员,他们也在很努力地做一些事情。如果用一个很好的心态去正确对待G20治理的话,你会发现它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G20不仅能够帮助其他国家更好地开展经济活动的治理,同时也能帮助自己国家进行经济治理。各国可能都有一些盲点,可能有一些误区,通过这些合作,各国彼此指引。举一个例子来说,在财金轨道下有很多工作组,其中历史最悠久的是增长框架工作组。增长框架工作组,在G20上升为领导人峰会之后一直都有,而它成型的时间可能要更早些。增长框架工作组有一个同行评议(peer review)程序。当涉及到有一些大的宏观经济政策,或涉及到国际层面的国际经济政策变化地时候,需要给同行进行一个评估,其他国家也会给一些反馈,当然这些建议不一定要完全采纳,但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所以,这些合作机制对G20的参与者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财金轨道下,除了增长框架工作组之外,还有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投资与基础设施工作组、绿色融资工作组和气变融资工作组,这是2016年的工作组设置。实际上,不同的年份,根据主席国的情况会略有调整。但是通常情况下,一旦上升成为工作组,而工作组是有主席国的,当然他们也要听从当年G20主席国对于议题的设计。比如,增长框架工作组的主席国是加拿大和印度,但中国作为2016年G20主席国,是工作组的主要参与者,也对这个工作组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因此,工作组的变化会比较慎重,除非其他国家一致同意,才有可能终止工作。所以,从这个角度讲,G20的机制化程度还是很高的。2016年贸易部长会议机制化了,以后每年都要开。同时,还开了很多其他部长会议。这些部长会议在往年的G20年份里并不是每年都有,这取决于主席国的优先议题设计。

G20有哪些配套机制?目前G20有6个不同时间创建的机制,我主要重点介绍两个:一个是工商峰会B20,还有一个智库会议T20。除了B20叫做工商峰会,其他都叫做会议。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工商峰会有领导人出席,这是不一样的地方。其他会议有自己的合作机制,都对G20提供了很强的支撑。工商峰会目前建有5个工作组和一个论坛,这个机制也是传承的,形成一个机制化的工作范式。在不同的工作组下,有不同的议题设置。当然,每年工作组会有一些微调,但总得来说,工作组的方式也保证连贯性。最后工商峰会给G20提交一个政策报告。T20在2016年也提交了一个政策报告。T20在过去的一年里开了10场国际会议,针对不同的专业性领域的议题展开,也参与了很多政府方面的合作。所以,最近这一两年T20在配套机制里也是非常活跃的。

4.G20峰会主题

2016年G20峰会是第11次峰会,在此之前一共举办过10次。在早期的时候,也就是危机刚开始的时候,峰会召开的频率比较高,一年开过两次,因为大家希望尽快找到解决之道。2009年和2010年,分别是每年两次的峰会来共商大事。在早期的时候,工作组并没有像现在这么多。

从主题来说会有一些差异。我们发现,发达国家关注的议题更多的是在改革、创新方面。英国伦敦峰会、加拿大多伦多峰会、法国嘎纳峰会,都以改革创新为主题,把“新”为关键字,因为发达国家希望找到新的经济增长引擎。而中等强国,像土耳其、澳大利亚、韩国更多地是讲包容,希望看到是一个包容、发展的G20合作。当然,这里也有一些背景。中等强国合作机制是MIKTA,但MIKTA的建立没有多久,是在2012到2014年期间才形成的,而且是非常松散的。但是,在G20里面有两个合作力度比较强的机制,一个是七国集团,一个是金砖国家,都已经有合作的具体的机制化的成果。所以,中等强国希望全球治理应该是以包容性为主的,强调包容。另外,新兴经济体可能更多是强调增长。因为对新兴经济体来说,增长是一个大问题,只有持续增长,才能保证新兴经济体的地位得到巩固。我们很高兴地看到2016年中国主题设置是包含发达国家、中等强国和新兴经济体的诉求,既能够实现创新,又希望它包容,而且目标是保证全球经济增长。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刘玉婧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