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互联网+群众路线”考题

答好“互联网+群众路线”考题

上网访民意,下网解民忧,越来越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方法和习惯,从中更见担当和能力。10年来,共有2000多位各地各级领导干部通过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回复网友留言,其中包括56位省委书记、省长。目前,全国已经有19个省份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建立起回复办理人民网网友留言的标准化作业机制。平均每个工作日,有700多项网民诉求获回复。(9月22日人民网)

中国有7亿网民,网络时代,这7亿网民就是7亿只麦克风,就是7亿个记者,7亿个传声筒。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有百姓说气话:政府再解决不好,我就弄到网络上去。从这句话可见,一方面,网络的方便成就了其成为百姓最好的发声渠道;另一方面,现在官员们处理网络舆情的速度与质量大大提高,让百姓看到了网络的力量;再一方面,百姓似乎是抓住了官员们怕网络舆情这一弱点,有诉求、有不平就是要捅到网上去。不管是哪一种原因,网络成了百姓诉求的重要渠道是不争的事实。

重点是,官员们真的怕网络吗?一个辖区内的舆情在网络上扩大,并被广大网友关注、质疑、甚至是拍砖,官员们就会惶恐不安。因为这关系到官员的治理能力、声誉、直至“帽子”。在这种背景下,曾经一段时间,花费不菲之力“堵网”是官员们的不二选择。越堵民众越来气,越堵负面舆情越多,也就成为官员们怕网络的必然结果。

951

网络是开放的。诚然,当出现社会热点矛盾时,互联网上往往会有一些非理性的表达,有的网友责任意识淡薄,倾向于非理性地表达自身的情绪,而不会主动地思考这种表达是否合法或者是否合乎道德,也不会主动思考自己的一键转发和情绪化的评论所带来的社会后果。但是,作为党的干部、群众的公仆,对网络舆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应该是唯一指向,“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最大限度地化解或减少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应对突发事件,通过互动寻找不足,从点滴火花中修正自己,最大限度地消除误解,增进社会共识。从这个角度看待和处理网络舆情,其实网络当真不可怕。

非但不可怕,还很有用。干部对民间事不可能每件都能第一时间知晓,对群众困难、干部不可能事事在场,网络就是了解这些事情最便捷的通道和工具。网络时代的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学网用网,不断增强利用网络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本领,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对民生问题进行了解、关注,公开政府信息、创新社会管理、倾听民众呼声、加强群众政治参与。“网上有人看、网下有人办、办理有反馈、结果有评价”,认真回应网民关切,积极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将网络问政作为一项入人心、暖人心、得人心的经常性工作,将网络作为宣传窗口、工作阵地、服务平台,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可怕的是无动于衷、置之不理、推三阻四的“不为”;可怕的是离群众越来越远。认真对待好、妥善处理好群众网上诉求,既是工作方法,也是基本要求,更是政治责任。要有忠党之心、敬业之情、为民之举,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网络成为沟通党心民意的快车道,成为连接群众“最后一公里”,与群众零距离的便民网、利民网。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2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