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老人的百年“长征”(2)

世纪老人的百年“长征”(2)

摘要:近两个月,行程上千公里,王定国先后找到了姚子珍、何之芳、任一智等数十位红军西路军老战士。了解到这些被俘和失散人员生活困难的情况后,她联合其他老同志向中央写了调查报告:“他们都是勇敢的红军战士,没有过错,组织上应恢复他们的名誉和生活待遇。”

新长征

晚年的王定国是一名出色的社会活动家,经常外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她参与发起“中国老年文物学会”,促成了《国家文物保护法》的颁布;她倡导成立“山海关长城研究会”,促进了对长城的宣传保护;她还与陈云夫人于若木等人,发起了挽救失足青少年的活动。她做了在许多人看来超越自己年龄的事,足迹几乎遍布半个中国。

2004年,这位91岁的老人,开始重走长征路。用她的话说,就是“看看红军遗址,看看健在战友,看看老区百姓”。在高海拔的二郎山、在泸定县的大渡河边,面对湍急的河水和摇晃的铁索桥,她推开上前搀扶的人,只身在100多米的桥上走了个来回。

雅安天全县程家村是当年红四方面军南下时总部所在地,王定国曾在这里住过100天。看到当年生活过的地方,她兴奋地在田埂上行走如飞,径直来到一个农家小院。当年相识的彭映珍已经86岁,张开双臂在院门口迎接她。王定国对她嘘寒问暖,临走感叹:“70年了,这个地方山没有变,道路没有变,房屋没有变,没有变化就是没有发展!”回到成都,她向省领导反映:“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贡献,需要党和国家对老区的扶持。”

上世纪90年代,王定国在与一些科学家交流中得知,国内很多地方荒漠化十分严重,而沙棘固沙效果很好。她立刻行动起来,组织召开了两届沙棘防沙固沙国际研讨会。以此为起点,王定国迈开了“绿色长征”的步伐。

2005年,她以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名誉会长的身份,在河南考察黄河故道的生态恢复,并在生态园内种植了2棵银杏树,建议推广生态恢复经验。从此,她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种一棵树。

出任南水北调两岸绿化工程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时,她向全国发出“进行伟大的绿色长征”倡议书。在谢觉哉的家乡湖南宁乡县,她深情回忆:“谢老曾说,大树是老人,小树是孩子,我们要像保护老人和孩子一样爱护树林,希望家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生态建设得更好。”

2012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王定国以发起人的身份,出任终身名誉会长。这一年,她带着祖孙四代,在北京的西郊种植了100棵松树,被称为百岁林。

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艰辛历程的亲历者,新时期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见证者,王定国活到老、工作到老、奉献到老,一生走在“长征”路上,书写出自己充满传奇色彩的百年征程。(记者 杨学聪)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