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是“永不言败” 八十载再回首呼唤英雄主义回归

长征精神是“永不言败” 八十载再回首呼唤英雄主义回归

摘要:漫漫长路没有精神支撑、信仰的力量是走不了那么远的,长征成为世界遗产是精神的力量。当一个人把个体命运和民族命运联系起来时,天地将会更加广阔,没什么坎儿是过不去的。

“为什么重温长征?长征是共产党人崇高信仰指导下的一次人类壮举,支撑红军战士走完漫漫长征路的是信仰的力量;当代中国精神严重缺钙,强度、刚度不够;我们不能忽视精神质量的建设,否则‘中国梦’就是一句空话。到了关键时刻,只有精神强大的民族、信仰坚定的政党才能坚持下去……”

9月13日,由上海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上海警备区政治部等主办,上海市国防教育办公室、上海市国防教育基金会、上海党建服务中心等承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报告会”在上海市委党校举行。报告会上,著名军旅作家《长征》作者王树增深刻地解读了“长征精神”。

长篇纪实文学巨著《长征》出版十周年,2016年,作者王树增先生根据全新史料全面修订,并加入了多幅珍贵长征地图。叙事宏大、见解深刻、史料详实、抒写激情……生动展现了历史上红军大规模军事转移所遇见前所未有的艰辛与艰难。

据了解,作为军旅作家,王树增先生创作了大量的战争系列作品。《长征》、《朝鲜战争》、《解放战争》、《抗日战争》、长篇历史随笔《1909》《1911》,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出版政府将,全国五一工程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鲁迅文学奖等。

十年来,《长征》一书持续热销。八十年后,为何勿忘长征,更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能够穿越时空?他对于当代中国、年轻人、党员又有什么新的意义?为此,人民网记者对王树增先生进行了专访。

记者: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十年前,您完成《长征》著作,今年《长征》(修订版)出版。是什么激发您坚持完成这个题材的写作?

王树增:十年前是长征7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最艰难的阶段。有人问我,你写长征有人看吗?我回答:有人看。我坚信的理由是:当代军人、党员、年轻人是有基本精神追求,了解前辈历程渴望的。十年前,写了七八年才完成《长征》。事实上,后期一直在根据史料不断修订。《长征》最新修订版增补万余字,总计70万字左右。为了此次修订,前后花了1年多的时间。

其实,还有2件事刺激了我,让我开始并坚持写长征。2000美国《世界周刊》发表了《人类1000年》一文盘点了人类100件大事,入选事件必须能影响人类进程。中国三个事件入选:一是火药武器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战争的形态从冷兵器向热兵器时代的转变;而是成吉思汗,其不仅是在军事意义上打通了东西方文明通道,更使得文化交融成为可能;而第三件事就是长征,在精神层面上深刻影响了人类进程。永不言败,设定一个目标,前赴后继决不后退,这种精神形成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也是世界的精神财富。

另一件事是,2000年我重走长征路。我写非虚构作品,需要进行现场勘查。十年前,沿途地理环境还没怎么变,很艰苦。赤水河畔,我遇见了几个瑞典年轻人。蓬头垢面,都不超过20岁,穿着草鞋在重走长征路,从红军长征出发点已走了两年。

路上环境恶劣,我建议这几个年轻人不要再这样重走长征路了。但这几个年轻人连说“ NONO ”,他们就是要按照原先红军长征的条件重走长征路。

我认为他们不是傻,而是在进行精神朝圣,让自己吃苦,变得思维更理智。他们人生花几年时间来体验是值得的,以后人生成功的几率会更大。

记者:长征中很多历史细节悲壮而又让人敬佩,在您看来是什么支撑红军走过漫漫长征路?

王树增:年轻的红军官兵能在数天未见一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投入激烈战斗,其英勇顽强举世无双。可以说,长征是共产党人创造的英雄主义奇迹。我写历史写了30年,半夜常常停下写不下去,被深深地感动。

中央红军在长征出发时有12位师长,征途当中3死9伤。长征刚开始,时任师长的余秋里在贵州一次战斗中被子弹打伤胳膊。部队正在突围,既没有药品,也不可能坐下来疗伤,余秋里只能用绳子把伤胳膊捆在身上奔跑。3天后敌情缓解,余秋里解开绳子,胳膊生生掉下来,伤口处严重溃烂。

从湖南向云南行进途中,红军遭到阻击,战斗最激烈时,贺炳炎一条胳膊受了伤,半个身子都红了。战斗结束后,贺龙问卫生队长贺炳炎的命能否保住,卫生队长说把胳膊锯了,兴许能保住性命。红军就在小村子的打麦场架起一口大锅,煮了两根村民锯大木板的锯条,权当消毒。卫生队长和卫生员们把贺师长捆在凳子上,什么麻药也没有,就锯了下去。贺龙当时都不敢看,锯完了才回过头。以后的长征路上,贺龙每次做战斗动员时,都会从怀里掏出手绢打开说:“同志们,这里面是你们师长的骨头渣!”

长征队伍当时是年轻人的队伍,不少人家庭条件按照现在说法,也属于“富二代”。算算看,世界上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部队吗? 指挥员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平均年龄不足20岁,14岁至18岁战士至少占40%。这对当下年轻人难道不是一种激励吗?

漫漫长路没有精神支撑、信仰的力量是走不了那么远的,长征成为世界遗产是精神的力量。当一个人把个体命运和民族命运联系起来时,天地将会更加广阔,没什么坎儿是过不去的。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