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失落、失信、失灵——美国民众缘何厌倦大选闹剧

失望、失落、失信、失灵——美国民众缘何厌倦大选闹剧

“大选离我很远。我不在乎谁当选,因为谁当选都不会有太大区别。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每两周给两个孩子汇去240美元的生活费,他们指望着我养活呢。”47岁的戴维对本报记者说。

戴维是一位非洲裔,在美国休斯敦一家医院当护士,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小时,除了工作就是睡觉。戴维上过大学,但因无法承担学费,很快辍学。后来结婚生子,大约6年前离婚,至今还是单身。一儿一女与前妻一起,住在1100千米之外的密苏里州堪萨斯城。他租了一间小公寓,没有电视机,一张床、一个收音机、一个游戏机,就是他的全部家当。

人口200多万的休斯敦,医疗保健、石油能源与航空航天是三大支柱产业。记者所住的旅馆在医疗中心附近,对面是好几家医院。戴维说,他的不少护士同事对大选都没太大兴趣,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工作能否继续,家庭能否维持。

怪现象层出不穷——

反政治正确、反移民、反全球化的极端言论大行其道

无论是旅馆的餐厅还是大堂,电视上一直播放着有关大选的节目,还在延续副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的话题,但没有几个旅客真正驻足观看。

“这场副总统辩论就是一次混乱的争吵,而不是鼓舞人心的观点交锋。”《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乔治城大学教授E.J.迪翁一语道破这场辩论的实质。

自去年6月开场至今,本届美国总统大选所展现出的“混乱”或者“怪现象”层出不穷:反政治正确、反移民、反全球化的极端言论大行其道;不少共和党大佬公开声明支持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主流媒体几乎一边倒地力挺克林顿、攻击特朗普,甚至连传统上支持共和党的《达拉斯晨报》《休斯敦纪事报》《亚利桑那共和报》《辛辛那提问询报》等有影响力的地方性报纸,也一反常态地支持克林顿,但舆论的浪潮却又没能挡住特朗普的出线与崛起;两党总统候选人相互攻讦时不断扯出俄罗斯,声称俄罗斯的情报部门直接介入美国大选……如此种种,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当本报记者就本届大选与以往有何不同请教莱斯大学贝克尔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跟踪美国大选多年的马克·琼斯时,他坦言:“推选方法没变,竞选形式没变,所不同的是花钱更多,媒体曝光率更高,候选人的主张更加极端。但即便是极端的主张,也有市场,也能得到选民的支持,这是最大的不同。”琼斯说,还有一点不同,那就是两位总统候选人都不太招人喜欢——“就像是两剂毒药,看你要选哪一剂。”

利益集团操控政治——

政府和媒体信誉创新低

如果细细剖析一下这些乱象,或许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失望、失落、失信与失灵。

当年奥巴马扛着变革的大旗上台,但近8年来,美国经济迟迟未能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复苏缓慢。无论是金融监管措施还是“制造业回归”,都未能真正达到预期目标;尤其是“奥巴马医改”一波三折,开罪了中产阶层;教育改革则导致公立学校经费捉襟见肘,学费大幅上涨;枪击案不断,警民对立加剧;“府院之争”加深,政治极化严重等等。民众们对现状感到失望,皆在情理之中。

自就任美国总统以来,奥巴马在外交政策上进行调整,追求“离岸平衡”,如在中东地区推动“阿拉伯之春”,结果中东乱局更甚、恐怖主义势力蔓延。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始乱终弃”,使其形象大打折扣。而在亚太地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虽然达成,但遭两党总统候选人一致反对以及政治极化所阻碍而“搁浅”,甚至有英国媒体称之将“沉入太平洋波涛之下”,美国的亚太盟友对此纷纷表示失望。美国的国际信誉度下降以及在外交上的力不从心,也让美国民众“很受伤”,这种心理落差所带来的失落情绪,并不令人惊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