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中共七大的幕后故事(3)

揭开中共七大的幕后故事(3)

摘要:七大开始之前,延安上演了《甲申三百年祭》《李秀成之死》等话剧。除了舞会、话剧,还给代表们放映了《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等苏联电影。这些影片有的是译制好的,没译制的就由苏联回来的同志当场做口头翻译。

毛泽东在大会上作报告(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不要把犯过错误的人推出去”

选举党的第七届中央委员会是七大的一项重要议程。

七大的选举,有一个过程。首先是酝酿阶段。在酝酿阶段中,代表们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对犯过错误的同志,该不该选举?

毛泽东在所作的关于选举方针的报告中指出:“我们既要选举那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坚持正确路线的同志进入新的中央委员会,也要选举在那时犯了错误,(现在)承认了错误、改正了错误的人进入新的中央委员会。对那时犯错误的同志,不应‘一掌推开’,只要承认错误并决心改正错误,经过学习,这样我们就有了更大的免疫性。”

经代表们充分酝酿和讨论,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其中包括王明等几位曾经犯过错误的同志。

高扬文作为太岳区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选举中央委员会时,高扬文担任计票员。投票后,一个身躯高大的人突然出现在计票员们面前,大家抬头一看,原来是毛泽东来到了他们的工作现场。

毛泽东坐了下来,笑容满面地问起每位候选人得票的情况。大家将已经计算出来的票数向毛泽东作了汇报。他很关心地询问了洛甫(张闻天)与博古(秦邦宪)的得票情况,还特别问了王明得票多少。因为票数还未统计完,计票员如实作了回答。

毛泽东沉思片刻后说:“最好能选上。”他又说:“‘七大’是一次团结的大会,犯了错误的人也有代表性……我们不要把犯过错误的人推出去,而要团结他们。犯了错误,改了就好。”然后,毛泽东平静地坐在那里,耐心等待着计票员们把选票统计完毕。当毛泽东看到秦邦宪(中委最后一名)、王明(中委倒数第二名)最终被选上中央委员时,脸上露出了笑容。

毛泽东为什么这样关心博古(秦邦宪),尤其是王明能否选上中央委员呢?

毛泽东在作关于选举方针的报告时解释说:从党的历史经验来看,对过去犯错误的同志不应一手推开,只要他们承认错误,并决心改正错误就行了。毛泽东还在另一次会上说:这些人的错误,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犯的,经过整风,已经把问题弄清楚了,就不应太着重个人的责任。毛泽东还说过,批判陈独秀时有些偏重个人责任,而对总结经验不够。与有不同意见的人合作共事,是毛泽东的一贯思想。

正是因为这样,毛泽东才很关心王明能否当选,亲自来到后台了解情况。足见,毛泽东能够如此宽宏大量,以党的利益为重,以团结为重,体现了何等的高风亮节。

由于心情舒畅,随后,毛泽东便与高扬文攀谈起来。他首先询问了高扬文的名字。高扬文回答说,名叫杨文(这是当时的名字,未加高姓——作者注)。

毛泽东微笑着说:“你的名字很好,‘杨柳、文章’。”顿一顿,他又说:“杨树、柳树都是好树种,特别是柳树,把树枝插到地下,就会生根成活。抗战胜利了,我们在延安的干部就要大批出去工作,你们要像柳树一样,不管到什么地方,就要到那里生根,和当地的干部、人民一起,把革命工作搞好。”

毛主席的这一番教导,对高扬文等同志都有很大的启发,影响了他们一生的信仰和工作态度。

毛泽东和大家一面交谈,一面在后台共用便餐,吃了一顿红烧肉。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