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得准 下得去 融得进 干得好

选得准 下得去 融得进 干得好

——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综述

摘要:各地按照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的要求选派第一书记,对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边疆民族地区、灾后恢复重建地区也做到应派尽派。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响亮提出向贫困发起总攻,打赢脱贫攻坚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注重选派一批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和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根据贫困村的实际需求精准选配第一书记,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2015年4月,中央组织部、中央农办、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从全国层面部署推动选派第一书记工作。2016年5月,中央组织部在宁夏召开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对第一书记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目前,全国共有18.8万名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实现了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

精准选派,把贫困村最需要的优秀干部派下去

选得准,才能干得好。各地严格标准和程序,因村选派优秀干部,实现全面覆盖、精准配对、人岗相宜。

选派范围做到“两个全覆盖”。各地按照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的要求选派第一书记,对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边疆民族地区、灾后恢复重建地区也做到应派尽派。目前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实现“两个全覆盖”,一些地方还结合实际,对特殊类型的村做到应派尽派。

人选条件坚持质量第一。各地重点从各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中选作风好的人、选能担当的人。各级组织部门按程序认真把好人选政治关、品行关、廉政关和能力关,确保选派人选质量。

紧贴农村需求因村选派。各地各单位坚持从实际出发,因村施策,贫困村需要什么样的人,就把那方面的人派过去。天津、江苏、上海、湖北、云南、宁夏等地组织专门力量开展摸底排查基层需求情况和干部队伍情况,通过双向选择、供需对接,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地方和单位的老干部、老同志,老当益壮、主动请缨,申请回乡或到村担任第一书记。中央组织部等三部委印发的通知也明确提到,第一书记可从以往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尚未退休的干部中选派。他们以各种方式参与推动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和点赞。

明确职责,聚焦四项任务强担当

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是第一书记到村的主要职责任务。广大第一书记带着任务、带着责任、带着重托,认真履职尽责,主动与村“两委”协调配合,尊重、发挥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的积极性,帮助理清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发展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广大第一书记坚持把建强村党支部作为首要任务,着力增强任职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中央组织部派驻甘肃省舟曲县河南村第一书记刘辰,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书记的能动作用,大力开展党建示范村创建活动。基层干部和群众普遍为第一书记竖起大拇指。

打通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各级选派第一书记立足村情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和任职村资源产业优势,积极做好结合文章,通过培育产业、引进项目、争取政策等多种方式,普遍为任职村找准脱贫增收的路子。

群众是否满意、是否欢迎,是衡量第一书记工作水平的第一标准。许多第一书记推动有关方面集中开工建设了一大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水、电、路、学、房等民生项目,帮助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让村级组织更加规范有序运转。许多第一书记在走进百姓家做思想动员、做群众工作的同时,注重从制度建设入手,健全村干部集中办公、财务管理等相关制度。

严格管理,确保沉在村里干

好书记是选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各地普遍建立健全机制,加强对第一书记管理考核,督促第一书记扎根农村、履职尽责。

实行县乡为主、多方共管。第一书记由县级党委组织部、乡镇党委和派出单位共同管理,县级党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担负直接管理责任。各省区市认真贯彻中央要求,结合实际进一步强化管理责任。

坚持严在日常,抓在经常。各地普遍建立健全第一书记公开承诺、工作例会、定期汇报、请假销假、廉洁自律等制度,强化对第一书记的刚性约束。北京、吉林、湖北、宁夏等22个省区市出台文件明确规定第一书记每月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20天。

强化考核评价、注重实效。各地各单位普遍建立第一书记考核评价制度,将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结合起来,由派出单位会同县级组织部门和乡镇党委进行年度考核,任职期满进行任期考核。

两年来,全国共召回调整7000余名第一书记。还有一些中央和国家单位,探索利用第三方评估的方式对第一书记驻村成效进行全面评价,评估结果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考核,激励广大第一书记主动作为,有效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