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得准 下得去 融得进 干得好(2)

选得准 下得去 融得进 干得好(2)

——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综述

摘要:各地按照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的要求选派第一书记,对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边疆民族地区、灾后恢复重建地区也做到应派尽派。

保障支持,激发动力鼓干劲

第一书记在一线打硬仗,需要各方的保障支持。各地各单位积极落实第一书记有关待遇,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和支持力度,帮助解决工作、生活困难,解除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

加强培训指导。针对部分第一书记没下过基层、缺少基层工作经验的情形,各级加大培训力度,让他们知道下去为什么、在村干什么、具体怎么干。今年年初,中央组织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连续在河南、贵州、甘肃举办3期示范培训班,对中央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进行全员集中轮训。各省区市从省级层面组织开展第一书记示范培训班110余期,近两年来省市县三级共培训第一书记20万人次。

解决后顾之忧。各地各单位关心关爱第一书记,任职期间原单位职级、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变,到村工作期间,由派出单位给予适当生活补贴,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各地还普遍从财政资金中安排工作经费,从扶贫资金中安排帮扶经费,让第一书记“有钱办事”。

实行捆绑联村。各级推动派出单位与第一书记进行项目、资金、责任“三个捆绑”,使第一书记驻村成为部门结对、单位联村重要纽带,充分利用派出单位职能优势、资源优势助推脱贫攻坚。

树立正确导向。各地普遍把第一书记工作实绩作为选拔任用、表彰激励的重要依据,对表现优秀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激发第一书记干事创业的热情。内蒙古、江西等实行晋职晋级、职称评定、评选先进、提拔使用同等条件下“四个优先”。近两年来,全国共有1.9万名因工作实绩突出的第一书记受到表彰奖励、3.6万名得到提拔或晋级。

“扶贫开发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7月20日召开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再次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各地各单位要持续深入推进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努力把第一书记打造成脱贫攻坚一线叫得响的品牌。广大第一书记要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这场攻坚战中冲锋陷阵、建功立业,为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