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长征深藏民族复兴“精神密钥”(2)

戴旭:长征深藏民族复兴“精神密钥”(2)

记者:长征途中,红军指挥员平均年龄不到25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还不到20岁,这些年轻的官兵是怎么创造这一伟大军事奇迹的?

戴旭:人民军队从诞生起一直发展到今天,就是一支不断改革创新的军队。开始叫红军,后来叫八路军,再后来叫解放军。服装、装备变换了很多次,但宗旨和军魂永远不会变。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年轻官兵创造的军事奇迹。红军为什么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因为它永远都充满昂扬的斗志和振奋的精神。长征中,平均年龄25岁的指挥员指挥着一批20岁左右年轻人担当重任,以他们的智慧和勇敢书写了中国和世界战争史上的灿烂篇章。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启示。年轻将领有坚定的信仰、青春的活力,勇于创新,敢闯新路;年轻的战士有充沛的激情和无敌的勇气,有压倒一切敌人而绝不被敌人压倒的精神气概。

军队是年轻人的群体,是年轻人创造军事奇迹的舞台。衡量一名合格军人的标准,并不是他的年龄和资历,也不完全是他的知识结构。年龄只是年轻的外在尺度,关键是要有一颗年轻的心,因为这是军队士气、锐气的源头。无数事实证明,年轻人可以在任何一个历史阶段创造奇迹。如何激励军队中年轻人的创新精神,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敢于给有军事才能的青年提供更广阔的舞台。长征为年轻的红军将士提供了舞台,他们不负使命,演出了波澜壮阔、流传千古的军事奇观。

长征及我军的革命战争史,就是一部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画卷。人才是强军兴军第一资源。这次国防和军队改革,习主席强调:“要着眼于开发管理用好军事人力资源,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这也触摸到了我军的历史脉搏。开发管理用好军事人才这个宝贵资源,要反对按资排辈,也要反对不问德才的片面年轻化。

今天,我们既要重视用法规管人,更要重视用信仰管心。长征中,什么编制体制、什么装备都不足以让年轻的红军将士舍生忘死,只有信仰能够激发他们内心的力量。国民党军队以绝对的军事优势和几乎所有方面都优越的战争态势,都无法消灭绝境中的红军,说明战争胜负的根本是人心向背。长征就是通过坚定的信仰焕发出军队中所有战斗员的意志。今天我们纪念长征,目的是从并不久远的历史当中寻回我们胜利的根本,重新寻找初心需要擦亮曾经明亮的、干净的心,用初心激励创新,打破外部阻挠,打破内部陈规陋习。一切为了胜利!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