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个神秘的声世界
下面是报告的第二部分,“一个神秘的声世界”。这个是相对比较学术的一个报告,是介绍对长江江豚声学系统研究中的一些新发现,主要包括发声、水下声行为、个体声行为的发育、被动声学考察等。为什么要做这方面的研究呢?刚才讲了,白鳍豚也好、长江江豚也好,作为齿鲸类的动物,它们主要是依赖于声纳系统来进行生。既然它们的声纳系统如此重要,那么,我们首先会问,它们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多长时间发声?声音的物理特征是什么?以上问题,我们都做了系统的研究。
简单来讲,长江江豚的回声定位信号是典型的高频窄带信号。频率有多高呢?它们的峰值频率可以到139千赫兹,这是什么概念?人的听力最多够到20千赫兹,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听力会逐渐地下降。超过六十岁,可能在10千赫兹就左右。那么频率达到139千赫兹,就处于一个超声范围。它们平均每五秒钟发出一个嘀嗒声,它实际上就是个脉冲串。江豚的声纳系统有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可以自动增益。什么意思呢?这个相对学术一点,我尽量讲的通俗易懂。
长江江豚是声部刺激发声,碰到物体反射回来以后,分析回波的信号来获取信号。当目标离得越来越远的时候,它就有意识地让自己的声音越来越大。怎么个大法呢?大到它接受回来的回波信号强度和之前的一致,这就是自动增益。就是说距离越远,发出的声音强度越大,保证从物体反射回来的声音的强度保持不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