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丁:一个物种的命运和长江的兴衰(10)

摘要:作为一条见证了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母亲河,长江是一条充满生命活力的河流。然而,由于过去几十年来生态环境的破坏,长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极大威胁,不少物种正在消失。试问:当这些物种一个个离我们而去,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最后一个倒下去的会不会是人类自己?

还有,江豚在水下的社群行为,我们也很关心。通过我们的研究,信标的跟踪,我们发现有两只老在一块儿,潜水的模式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这说明它们两个很亲密。

下面是关于个体声行为的发育问题。新生的江豚能立刻发声吗?新生的江豚什么时候能够发出高频的声纳信号?发声的模式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什么变化?这些问题我们都有相关的研究。我简单介绍一下,就是江豚从第一天刚出生到第22天之前,是没有高频声纳信号的,我们叫它回声定位系统,或者叫它生物声纳系统,这时的江豚只有低频信号。低频信号是用来维持跟母亲联络用的。大家都知道,频率越高衰减越快,频率越低衰减越慢。低频信号作为一种通讯信号在水里面是比较合适的。到了第22天的时候,小江豚同时会发出低频信号和高频信号。随着时间的推延,低频信号就渐渐地消失了,只留下高频信号。到了半岁左右的时候,一些脉冲信号的特征就和成年江豚比较接近了。

根据我们的研究也发现,到了半岁的时候妈妈哺乳就不像以前那么多了,小江豚就开始渐渐地自己捕捉食物了。这说明,在江豚半岁的时候,其声纳系统基本发育完成。过去国外的学者都认为长江江豚没有低频信号。但是我们的发现,纠正了这个错误的认识。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