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认识和发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的重大指导作用,既要从解决发展动力、方法和途径问题的实践层面去认识和把握,更要从昭示发展方向和本质、提供价值引领、凝聚人们思想共识并最终保证行动的统一和持久的价值层面去认识和把握。当前,理论界对新发展理念的内涵作了丰富阐述,但对新发展理念在价值层面的分析不多,未从价值的高度来揭示新发展理念的内在关系,特别是没有突出新发展理念作为一个整体的共同核心价值。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必要的关注,否则,理论上会损害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而在实践中也可能使新发展理念在成为社会共识和一致行动的过程中受阻。
深入认识共享发展理念的价值内涵
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根本动力的唯物史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站在这个高度来认识,就会比较清楚地发现共享在新发展理念中处于价值制高点上这一显著特征。
共享是对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精髓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继承,是中国改革实践的主题。它从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目的的高度,回答了什么是发展的主要目的与核心价值这个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把实现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动因和判断改革开放成败的最终标准。1985年3月,他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讲:“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同年8月,他在会见外国客人时又表示:“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 围绕共同富裕这个改革目标,邓小平同志又从生产力支撑、制度保证、外部条件、实现过程等方面做了系统设计,一定程度表明邓小平理论是围绕共同富裕这个核心价值建立和丰富起来的。改革开放的实践也告诉我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能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激发和保持人们支持和投身改革的思想共识,使国家发展获得深厚伟力。
共享是在扩大对外开放过程中回应外部关切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开放”在新的历史阶段的新内涵。得益于我国对世界的开放和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当前,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吸引外资国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美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版图的一个主要因素。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中国既不能关闭向世界开放的大门,又要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更加均衡,推动世界向我国扩大开放,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向我国提供更大的自由与便利。这种更加均衡的状态不是我们国家单方面努力就能实现的,离不开世界各国对我国敞开开放大门,这就必然要求我国为世界经济持续提供动力和公共产品,使自身发展与世界经济复苏同向而行,与世界分享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保持长期的合作共赢局面,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我们已经并且还要持续向世界昭示:一个深化改革、日益繁荣的中国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中国机遇”。
共享必须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角,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绿色发展的价值观基石。共享要从人与人的关系拓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要成为其他各种共享关系的前提。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必须把自然作为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主体来对待,进一步尊重自然规律,使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涵养实现均衡协调,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综上所述,共享发展理念的价值就在于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出了一条与西方不同的现代化道路,这是一条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以实现共同富裕为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一条通过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的和平发展道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