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吉喆:如何看待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3)

宁吉喆:如何看待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3)

三、服务业较快发展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服务业发展有利于供给结构的优化调整。服务业本身就是供给体系的组成部分,服务业发展能够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并带动相关领域改革。现阶段,供给结构调整滞后于需求升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与工业升级以及消费升级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严重不足。发展现代服务业就是要解决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及其内部子结构不平衡、不协调以及资源错配问题。目前服务业发展面临较多制度壁垒,民营资本进入服务业常常遇到许多“玻璃门”、“弹簧门”的制约。加快服务业发展就是要破除这些制度障碍,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一方面将一部分优质资源从低效行业中转移出来发展服务业,另一方面通过服务业这个中介把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知识资本源源不断导入制造业部门,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发展现代服务业并不是对制造业的矮化,也不会导致产业空心化,而是对包括制造业在内的整个供给体系的改造升级。

服务业发展有利于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难免会造成失业,而失业人员再就业主要依靠服务业。据有关部门测算,未来3—5年,我国完成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任务需安置180万职工,这些职工绝大部分需要靠服务业来吸收。“去库存”首要任务是降低房地产库存。房地产业是服务业的重要行业,关联效应大,民生涉及面广,必须积极有序推进去库存。“去杠杆”的核心是降低财政金融风险。我国企业部门杠杆率较高,增加了潜在的财政金融风险。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创新金融服务供给体系,既需要完善间接融资体系,又要积极扩充直接融资渠道,更要改善金融服务。“降成本”关键是要降低企业用工成本、融资成本和物流成本。用工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生活成本不断攀升,包括房租房价过快上涨、子女入学入托难、看病难看病贵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相关服务业供给不足。融资贵的主要原因是大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中小型金融机构数量过少,从根本上需要通过发展金融服务业来解决。此外,我国物流成本也相对较高,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到GDP的18.0%,需要通过发展物流业降低成本。“补短板”任务集中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高新技术等领域。教育、医疗、养老、扶贫等公共服务领域存在大量短板。以医疗资源为例,2015年,我国每千人拥有医师数为2.21人,而2010年德、法、英、美四个国家的该指标分别为3.69人、3.45人、2.74人和2.41人。我国公共设施存量仅为西欧国家的38%,北美国家的23%。可见,要使“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落地落实,促进服务业较快发展是关键。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