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服务业发展是新经济成长的主要源泉
服务业已成为新经济的领头羊。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多数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和农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并且随着分工的不断深化,众多新服务还会不断诞生。我国工农业基础较为扎实,为服务业分工演化提供了强大支撑,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普及,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服务应用和创新日益活跃。旅游、文化、养老、健康、体育等五大“幸福产业”快速发展,“分享经济”正在向餐饮、家政等传统行业延伸,网络约车、远程教育、在线医疗、数字家庭等新服务方兴未艾。今年1—7月份,全国网上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6.1%;上半年,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6%,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1.5%;网络约车平台滴滴出行,已在我国400余座城市为近3亿用户提供一站式出行服务,5月20日专快车日成交订单总数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
服务业发展是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助推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往往都需要借助新兴产业的力量。我国服务企业与工农企业的融合发展渐成趋势,有效促进了工农业转型升级。农业家庭经营与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多种服务企业联合,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推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生产方式转变。服务业发展对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现代工业企业对研发、设计、信息咨询、交通运输等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大降低了工业企业的融资成本;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与零售企业、网络公司等服务企业合作开拓市场,并依靠由其提供的大数据资源获取最新的市场信息;管理咨询、技术中介、教育培训等服务机构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组织重构、技术更新和人力资源配置等运营环节,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工业向中高端迈进。今年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2%和8.1%,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2和2.1个百分点。
服务业发展有利于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多数服务业属于劳动或知识密集型行业,具有鲜明的低碳特征。因此,产业结构由工业为主转向服务业为主,必然大幅降低经济增长对能源资源的依赖程度。在我国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业和批发零售业两大行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0%左右,2014年两大行业每万元增加值能源消费总量分别仅为工业的44.9%和29.4%。随着服务业占比持续上升,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正在发生深刻变化。2016年上半年,煤炭消费在全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同比下降2.9%,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2%;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减少,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9.3%。
从今后一个时期看,我国服务业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初步测算,“十三五”期间,我国服务业潜在增长率为8%左右,按服务业贡献率50%—55%计算,可拉动GDP增长4.0—4.4个百分点,比“十二五”期间多贡献约0.5个百分点,这将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我们要顺应规律,抓住机遇,坚定不移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大繁荣。
(作者: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