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治党】由党员的“身无长物”说起

【从严治党】由党员的“身无长物”说起

昨日晚间,看到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的消息,读完公报,思绪万分。“从严治党”已成热词,党员干部如何管好自己是一直持续讨论的问题。这令笔者,不由地想起《世说新语》的一则故事,故事是这么说的:东晋名士王恭是会稽内史王蕴的儿子,有一天从会稽回来,王大去看望他。看见他坐在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子上,便对王恭说:“你从东边回来,自然会有这种东西,可以拿一张给我。”王恭没有说什么,便送给了王大。自己既没有多余的竹席,就坐在草席上。后来王大听说这件事,很吃惊说:“我以为你会有多余的,所以和你要。”王恭回答道:“你不了解我,我做人处事没有多余的东西。”成语“身无长物”便由此而来。

1075

“身无长物”现在多指贫穷,包涵贬义的意味。但在笔者看来,《世说新语》中的“身无长物”却是是一种难得的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党员干部,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当下,社会思想复杂,党员干部的身上精神上多多少少都会染上一些“附着物”,但若想继续前进,就必须放弃累赘的东西,时刻保持纯洁的品质。

党员没有多余的信仰可以追逐。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一名党员的精神不需要两根支柱,身体容不下两个灵魂,党员的唯物史观容不下任何信神拜教的唯心学说,我们信仰容不下以金钱、美色、权力等等为基础的价值追求。头上挂着党员的光辉,心中却有不属于党员的信仰,他们口中虽谈共产主义,心中必定早已背叛共产主义。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我们理想信念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才能达到,一个党员的一生没有多余的生命为另一个信仰所付出,任何一名党员都有责任用实际行动让其他党员和群众看到信念力量的强大。

党员没有多余的利益需要索取。我们的价值追求不是为自己谋利而存在的,所以对物质上的需求满足基本的生活就好。在信仰的光辉之下,由金钱美色产生的幻想是多余飘渺的,并不能给我们共产党人的事业产生一点点的作用,而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革命烈士方志敏在《清贫》中记录到他对一个故事,在他被反动派俘虏的那一天,两个士兵想从他身上搜出一点钱,哪知道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士兵威胁他交出钱来,他说道:“我不比你们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索取“多余”的钱财,往往会卷入欲望的漩涡而身败名裂,那些落马的“老虎苍蝇”个个家财万贯,又有多少钱财能享受到呢?

党员没有多余的权力值得贪恋。党员的权力有且仅有党组织赋予的权力,无论地位如何、身份如何、资历如何都不允许有特权存在,更不能用滥用权力滋生更多的不属于自己的利益。当下正值改革大潮,党员干部如果因贪恋手中权力而阻碍政府工作,必定因为“目光短浅,鼠目寸光”而失去更多的权力;如果因眷恋权力的诱惑,将权力变成牟取个人私利的工具,必定败亡于党纪法规之下。俗话说“权力是柄双刃剑,为民则利,为己则害。”为自己谋求私利,必定被私利所害。党员干部的权力是“关在笼子”里的权力,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必担当、失责必追求,没有禁区没有例外,那些自以为可以不受监督的权力观念,必须彻底除掉。党员干部的权力是在宪法法律范围内的权力,那些“以言压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私人权力”必定受到严厉打击。

党员没有多余的身份可以坚守。党旗下的誓言注定了我们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不是盛气凌人的“官老爷”,也不是溜须拍马的“人身依附”。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党员干部因为自身才干和努力,也许会冠上“作家、科学家、企业家”等等光辉的头衔,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入党誓词告诫我们,党员干部在人生的道路上,任何虚名都可以抛弃,但有且仅有“共产党员”这个身份需要坚守。也许人的一生会因为各种际遇被不同的身份所牵绊,但党员的一生往往会因为“党员”的身份而受后人敬仰。党的好干部杨善洲从县委书记到地委书记,从地委书记到普通党员,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一直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甚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对自己的使命依然念念不忘,“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共产党员的身份永远不退休。”

古时一副对联这么写道:“官无长物唯求石,家有遗书何用金。”上联指的是“廉石压舟”典故,而下联写的诗人陆游一生诗作万首,其价值连城,非金钱所能比。作为党员干部,在《党章》的框架内,没有多余的东西值得留恋,为党尽忠所绽放的光芒,就是不能被任何物质标准所衡量的价值。

(作者单位:海南省军区某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