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治国理政关键词:文化自信 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治国理政关键词:文化自信 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继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之后提出的第四个自信。自中共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一词在习近平的公开讲话与文章中出现达10次以上。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文化兴盛的支撑。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推动文化繁荣,才能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精神动力和强大文化保障。

文化自信的底色

坚定的文化自信,与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条件。

中国文化自信的底色是什么?换句话说,究竟什么样的文化能够令我们自信?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给出了答案: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儿女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20世纪前期,中国历史可谓与革命相伴而行。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追求和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最生动的象征。

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武汉大学教授沈壮海认为,当代中国的创造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