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治国理政关键词:文化自信 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3)

习近平治国理政关键词:文化自信 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3)

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并非泛泛空谈,坚定文化自信同样需要落实到实践中。

在习近平的讲话中,对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不胜枚举。比如,在山东曲阜考察时,习近平在孔子研究院饶有兴趣地一本本翻看研究成果。看到《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时,他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

从“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无论在国际场合还是针对国内的考察讲话,习近平经常引用古诗词来表达观点。

对文艺工作者,他强调,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

对华侨华人,他表示,希望大家继续弘扬中华文化,不仅自己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而且要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和理解,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环境。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的文化自信逐步增强。孔子学院的不断落地、各国“汉语热”的兴起、文学作品获得包括诺贝尔奖和雨果奖在内的各类国际奖项、《媳妇的美好时代》等影视作品在海外热播……这些都是中国文化彰显影响力并逐渐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体现。

而唯有做到文化自信,才能更有底气地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优秀文化。

(记者 柴逸扉)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