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复兴须大力弘扬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

民族复兴须大力弘扬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一代代革命志士前仆后继、不懈奋斗,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孙中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者。作为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领导20世纪中国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民族复兴伟业,需要我们尊重历史、崇敬伟人,承继革命先辈精神与思想。

开启民族复兴的新篇章

在近代以来的救国救民道路上,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吹响了民主革命的号角,催生了中华民族的高度觉醒,翻开了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崭新篇章。

喊出“振兴中华”第一声,推动中华民族自觉实体的形成。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组织凝聚成具有高度自我认同和自信的现代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要解决的关键命题。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梁启超指出:“世界所以进步,皆由民族主义所磅礴冲击而成,今天要抵挡列强的民族帝国主义,就要合吾民族全体之能力,行我民族主义之策”。倡导民族主义观念,激起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自觉,孙中山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起到了关键的历史作用。作为现代爱国者,孙中山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民族主义学说,从民族危亡之际率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到号召建立“国族”,再到提出“融化我们中国所有各族,成统一的中华民族”,大力推动中华民族大团结。即使是在领导革命推翻满清封建王朝的过程中,孙中山仍然强调,打倒满清不是为了打倒满清民族,而是为了推翻任何民族内部的压迫势力。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辛亥革命,其目的也不是为了某一族的利益,而是为了实现中华各民族的平等和解放。1912年1月,孙中山作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颁布《对外宣言书》,正式在中央政府层面使用中华民族的概念。所以,辛亥革命的伟大不仅在于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还在于这是对全体中华儿女民族意识的一次深刻动员,使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实体,开始走上世界民族舞台。

开创民主革命,把民族复兴之路融入民主革命的潮流。“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通过革命实现民族独立与解放,是当时广大被压迫民族与国家的必由之路。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顽固坚持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日益激化,成为“革命制造厂”,反帝反封建的抗争与民变“几乎无地无之,无时无之”。历史表明,当时的封建统治已从根本上束缚了中国向现代国家迈进的步伐,扼杀了民族复兴的生机和活力;没有革命的“破”,就不可能有新国家和新社会的“立”,这是近代中国发展必然要经历的“历史辩证法”。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敏锐顺应与引领了时代,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与王朝循环完全不一样的武装革命之路,“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开启了从封建专制走向民主共和的新历程。通过革命,两千多年的皇权观一夕倾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随之而来的是历史空前的思想解放,中国人以巨大的热情拥抱新思想和新观念,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应时而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蔚为潮流,中华民族复兴进而走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之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得到了彻底改变。

推动世界民族解放斗争的蓬勃开展,极大提升中华民族的世界地位与影响力。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的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有力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认为它不仅标志着“地球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可以说已经从沉睡中醒来,走向光明,投身运动,奋起斗争”,而且意味着“极大的世界风暴的新的发源地已经在亚洲出现”。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学说及其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等思想,曾对20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缔造者苏加诺回忆:“我曾经把三民主义读过多少遍,它鼓舞我去斗争和热爱我的国家和人民”,“孙中山不但是中国的领袖,也是整个亚洲的领袖”。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