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复兴须大力弘扬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3)

民族复兴须大力弘扬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3)

为民族精神注入时代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内在动力。孙中山指出,“要恢复民族的地位,便先要恢复民族的精神”。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先驱从新的时代问题出发,以荡气回肠的历史作为,赋予传统中华民族精神新的特质。

不甘奴役、维护民族尊严的爱国自强精神。近代以来的亡国灭种危机,激发起中国人强烈的新型爱国热情与自强意识。为改变国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为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革命先辈不屈不挠,不畏强权,不惜流血牺牲,顽强奋斗,体现出与封建忠爱观念完全不同的爱国主义情怀。毛泽东高度称赞孙中山的爱国自强精神,指出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天下为公的奉公为民精神。孙中山大力倡导“天下为公”,但没有停留于传统的世界大同理想,而是将其提升为一个现代政治原则,主张天下为所有中国人之天下,非一家一人之天下,国家为人民所共有,政治为人民所共管,利益为人民所共享。为此孙中山强调,“古时所讲的忠,是忠于皇帝……我们在民国之内……不忠于君,要忠于国,要忠于民,要为四万万人去效忠。”经孙中山的倡导和革命先辈的践行,“天下为公”这一古老理念获得了新的时代生命,成为现代中国人的价值信奉。

敢于竞争、勇立潮头的竞争进取意识。面对西方列强的挑战,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在近代中国勃发起来,先进中国人认识到,要敢于振奋起来与西方列强争雄竞长。孙中山更是指出,中国必须树立起能够赶超世界先进的自信,“以我四万万众优秀文明之民族,而握有世界最良美之土地、最博大之富源,若一心一德,以图富强,吾决十年之后,必能驾欧美而上之也。”革命先驱敢于争先的竞争气魄与努力,一扫清王朝沉闷守旧的面貌,为中华民族注入昂扬向上的精神血液。

放眼世界、兼容并蓄的开放创新意识。孙中山是具有鲜明开放意识的历史伟人,他大力批判“荒岛孤人”的闭关自守心态,提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主张“开放主义”,“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孙中山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看世界,一直到人生的最后阶段,仍敏锐观察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据此探索新的革命道路,成为博采众长、与时俱进的典范。

(执笔: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章扬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张冰)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