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对全世界意味着什么?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全球影响力的快速提升,国际社会不禁要问,一个强大了的中国对世界究竟意味着什么?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能为世界做点什么?
换句话说,自从习近平提出“中国梦”的宏大奋斗目标以来,“中国梦”已经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际社会迫切希望了解“中国梦”将会对全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国际社会对于快速崛起的中国,在惊讶、赞叹之余,伴生的也有焦虑和疑问。中国的崛起会不会重复上个世纪一些国家崛起的老路?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针对诸如此类的疑虑,习近平了然于胸。所到之处,他都以充满感情的语调向国际社会讲解中国故事和中国理念。
2013年3月22日,习近平开始了他就任国家主席以来的首次出访,第一站选在了俄罗斯。这是一次关于大国关系、时代潮流乃至世界梦想的出访。
他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阐述了对世界潮流和国际关系的看法: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框架里。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张宏志认为:我们讲的中国梦,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复兴”不是要回到汉唐盛世,不是要重温“万国来朝”的旧梦,而是要使中国赶上世界前进的潮流,使中华民族重新站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
“天下”,是中国文化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视角。中国人讲爱国主义,同时具有国际视野和超越民族国家之上的天下胸怀。“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就是中国人的天下观。
在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座中国石碑。这是1407年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时,在斯里兰卡南部城市加勒所立,1911年被发现。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吴江浩说,这座碑叫“布施碑”,上面的三种文字分别用不同语言表达了对不同宗教的尊崇,也详细地列出了布施的内容。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范金民说,不同于西方殖民者发现、奴役和侵略式的远航,郑和的远航,一是宣示中国对外要交流,二是赏赐,带了大量的丝绸、瓷器、铜钱,送给当地人。
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演讲中提到,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睦、和谐,这种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中国自古就提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国泰民安”“睦邻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这样的理念世代相传。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这种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亚太发展前景取决于今天的决断和行动。我们有责任为本地区人民创造和实现亚太梦想。”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出席在北京举行的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并作主旨演讲,首次提出“亚太梦想”概念,引发与会国家领导人的共鸣。
这并不是习近平第一次提出与此类似的理念。两年来,他的足迹遍布亚非拉及欧洲、北美各大洲,向全世界传递中国的价值追求: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
在欧洲,他说,中国发展壮大,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什么威胁。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在非洲,他说,中国人民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非洲人民正致力于实现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非洲梦。中非人民要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相互支持和帮助,努力实现我们各自的梦想,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拉美,他说,中国梦和拉美梦息息相通。中拉双方要勇于追梦、共同圆梦。
从中国梦到世界梦,“和平共赢”是习近平外交理念的核心。
而最能代表“中国梦”与“世界梦”关系的表述,莫过于习近平2014年3月27日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的“新醒狮论”——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追求幸福的梦,奉献世界的梦。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