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苦农家是如何成就伟人孙中山的

贫苦农家是如何成就伟人孙中山的

摘要:孙中山,名文,字载之,取“文以载道”之义,可见父亲孙达成对儿子寄以厚望。孙中山10岁才进入村塾读书,他勤奋好问,不仅会背诵古诗文,还喜欢提问,领会其中的涵义,在国学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一次他的老师对其父亲说:“孙文这个孩子长大后,一定能够干出一番不平凡的事业来。”父母和老师的信任和期望,无疑也激励了孙中山的勤奋好学。

孙中山出生于1866年11月12日,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和光辉旗帜,孙中山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时势造就英雄,家庭成就孩子。伟人的成长必有成功的教育因素。作为伟人故里的中山人,作为中山的家庭教育工作者,我对孙中山少年时期的家庭教育做了一些研究,发现其少年时就形成了远大理想、世界眼光、刻苦耐劳、勤奋好学等良好品格,这是成就伟人孙中山的重要条件,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当今很多家庭缺少和未被重视的教育内容。传承和发展是最好的纪念,让我们从伟人孙中山身上获得家庭教育启示吧。

特别的成长环境激发孙中山的远大理想

孙中山年少时就勇敢地跟着外祖父杨胜辉驾船出海,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捞取海货,常常看到从事贸易的外国轮船。他从长辈那里知道,香港和澳门被洋人占领着,洋人可以在中国的土地上作威作福。同时,村里有一位名叫冯爽观的太平天国老兵,经常在大榕树下给村民讲太平天国的故事。这些经历和见闻,激发了他从小立志做英雄、做事为国为民的远大理想。

“好中学、好大学、好工作、好生活”,这是今天很多家长引导孩子成长的逻辑,不少家庭教育缺少民族情怀和人类情怀,难怪很多家长说孩子的“后劲不足”。孙中山从小就知道“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远大的理想才是孩子持久而强大的成长动力,如今不少家长只知道为孩子提供衣食无忧的生活,却没能激发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孩子哪来的拼劲?

少年在海外求学培养孙中山的世界眼光

孙中山出生的香山县南朗镇翠亨村,与澳门相距不过30多公里。香山县尤其是翠亨村一带,是中西文化交汇之处,为孙中山等青少年提供了“双眼向洋看世界”的条件,使得他青少年时代的求学之路与众不同。1879年,13岁的孙中山随母亲前往夏威夷,“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1887年,孙中山进入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的前身),求学期间除了学习医学知识,还广泛涉猎欧美政治、历史、经济、农业乃至天文、地理等知识。孙中山博学多识、学贯中西,培养了开阔的世界眼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来真正的精英人才,是跨语言、跨文化、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要具有多元思维、世界眼光、国际交流和竞争能力。在今天全球化的环境下,家长要让孩子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应该培养孩子相互依存、和平发展的全球意识,理解不同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全球知识。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