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及其核心地位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及其核心地位

摘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号召: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也正如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所指出的:六中全会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郑重选择。

习近平治国理政承载着划时代的重大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担负起一系列重大历史使命。

一是承担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从过去看,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深切渴望。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从现在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从未来看,实现中国梦,是所有中华儿女、全国各族人民、社会各个阶层梦寐以求的理想目标。

从宏观上讲中国梦,讲的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中国梦就是和平发展之梦,是合作共赢之梦。从中观上讲中国梦,讲的是国家、民族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微观上讲中国梦,讲的是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中国梦就是让每个人“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这样的梦,实际上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就我们党来讲,提出中国梦,就是要整合中国多元化的社会意识,以夯实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意识形态基础。1978年以后,我们相对注重打破“思想僵化”。之后,我国的社会阶层、利益主体日趋多样化了,社会意识也呈现多样化倾向,甚至出现以“多”淡化“一”的“思想分化”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意识并克服“思想分化”,以夯实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意识形态基础,就至关重要了。提出中国梦这一最大公约数,就是要通过确立一种共同目标,重建能达成最大共识和广泛认同,进而凝聚力量的意识形态。

就国家来讲,提出中国梦,就是要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进而增大中国与国际社会进行对话、交流、合作的基础和空间。提出并实现中国梦,首先就是要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方式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积极学习世界文明有益成果,进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在世界上显示中国力量和中国声音。

就社会来讲,提出中国梦,就是要凝聚社会共识和力量以攻坚克难。中国梦是一种关系范畴,涉及到国家、民族、人民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实现中国梦,本质上是要实现国家、民族、人民和个人的共生共进。这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和力量,进而有利于攻坚克难。中国梦也是一种价值范畴,它以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价值取向。它以大众话语表达中国目标和中国理想,通俗易懂、喜闻乐见,易让民众认知和认同。

二是肩负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首先,这是历史新阶段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集中体现为“整体转型升级”。这里所谓的“整体转型升级”,主要指1978年以来到今天所实现的由“欠发展”阶段向“发展起来以后”阶段的转型。邓小平同志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欠发展”阶段中凸显出来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总体上是“发展起来以后”阶段所呈现出来的问题。其次,这是为了解答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整体转型升级”阶段治国理政,特别注重解答“时代课题”。根据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根据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及其历史新阶段新实践新要求,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这一时代课题可概括为: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与如何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是治国理政的目标问题;如何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是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和方略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就是回答这一问题的。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具有丰富内容,都是对这一时代课题的系统解答和理论设计。新一届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从历史阶段特征新概括、时代课题新解答、哲学思维新高度、核心理念新提升、根本主线新阐述、奋斗目标新升级、强国之路新整合、治国理政思路新拓展、战略布局新设计、执政品格新展现和哲学思想新表述等方面,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飞跃,建构起了面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升到一个新阶段。

三是积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领导干部从政一般有两种思路:一是注重眼前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的“显绩”;二是直面问题,敢于担当,勇于破解发展进程中影响中国发展命运的“命运性问题”。大多数领导干部愿意走第一种思路。习近平总书记也认同第一种思路,但更加注重第二种思路。他提出的两大命题,即“打铁还需自身硬”,“积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就反映了这一点。

之所以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因为我们党面临“四大挑战”,我们党要经受“四大考验”,我们党要克服“四种危险”,我们党还要打“四块坚硬的铁”,即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和难题,我国发展起来以后新出现的难题,敌对势力、别有用心的人“制造”出来的问题,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后,既有强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对我国的围堵打压问题。这意味着新一届党中央是踏着“尖刀”前进,攀登一座没有探测过的险峻“高山”。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和汇聚社会正能量,同时又以积极向上、开拓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状态来进行斗争,从而在经济转型、铁腕反腐、意识形态建设、改善民生、军队改革、外交战略、网络强国、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方面,取得卓著成就,使党和国家面貌焕然一新。

四是积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新的伟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是在“三个伟大”实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框架中思考全面从严治党的,开辟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种全新思路,目的是使党自身真正硬起来,能担负起所担当的重大使命。其中,“三个伟大”实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和“从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建设上的重大创新。在“三个伟大”实践框架中思考党的建设,就是要使党真正成为实现伟大梦想、伟大事业、伟大斗争的坚强领导核心;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治党,就是要使党成为治国理政坚强的领导主体;在“全面”中治党,就要使党的建设达到科学化水平,真正能站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在“从严”中治党,就是使党自身硬起来从而能把“铁”真正打好,能应对各种困难、挑战、考验和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打铁还需自身硬”,第一次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了“党自身硬”的问题,丰富了“全面从严治党”思想。

五是致力于建构一种新的伟大文明。当今世界无论多么千变万化、错综复杂,归根结底,各个国家都要处理党政力量、市场力量和民众力量之间的关系。相对而言,美国主要是以市场或资本力量为主导的资本文明,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意识形态及其话语体系大都与这种文明相关,比如美国强调的新自由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以及金钱政治等。当今欧洲一些国家也注重资本的力量,但更加注重以社会力量为主导来建构社团文明或社群文明,比如其所强调的社群主义、公民社会等话语体系,大都与此有关。

习近平总书记既强调利用市场力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真正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仅如此,要真正解决好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稳定问题,既要在政治方面注重党政主导力量,发挥党政集中资源和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又要在经济方面发挥市场力量,激发市场创新活力,还要在社会方面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注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道路的哲学精髓就是:积极使党政主导力量、市场支撑力量和人民主体力量协举并形成合力。人民主体力量体现着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党政主导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表达和主体表达,市场力量是“中国特色”的经济表达。只有协举并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才能真正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对优势和影响力。这一哲学精髓,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道路的本质内涵与核心要义,揭示了中国创造发展奇迹且逐渐拥有国际话语权的根本奥秘,确证了在当今世界上,基于这一哲学精髓,我国正在建构一种新型的中国话语体系和新型文明。

1978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与这三种力量的正确发挥及其一定程度上的协举并形成合力有关。党政主导力量,使我国集中资源和力量办成了许多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大事”,大力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显示出我们的最大优势。市场支撑力量,把民营(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人民主体力量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是城市、农村及各行各业的具体建设者。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由此,把党政主导力量、市场支撑力量和人民主体力量有机统一起来,充分显示了中国道路的独特优势和世界意义。党政主导力量、市场支撑力量和人民主体力量协举并形成合力,是中国成为强国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三大根本支柱,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并拥有国际话语权的三大根本支柱,是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并形成一种新型文明的基石、核心。这种话语体系及其新型文明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具有竞争力,具有魅力,也是我们充满自信的根本所在。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