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战略高度作决策的高度自觉
毛泽东同志的战略领导智慧为什么这么突出?毛泽东同志有从战略高度做决策的习惯和自觉。我们把这种自觉和习惯称作战略敏锐性。他的战略领导智慧来自于战略敏锐性。具体说来,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一是站在高处总结实践的历史自觉;二是善于把经验上升于理论的思想自觉;三是把战略落实到实践的行动自觉。历史自觉、思想视觉、行动自觉,这是一个领导人战略领导的必备素养。大革命失败以后,我党的中心工作转向革命起义,各地爆发了起义,打响第一枪的就是八一南昌起义。八一南昌起义失败以后,部队散了;接下来广州起义失败以后,部队也散了;唯独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虽然也失败了,但是没有散,为什么?就是因为他没有把部队散掉,而且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把部队往山区退,并发现井冈山是一个好地儿,有农民武装,上了井冈山就搞起了根据地,一个根据地就开辟一条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当时,毛泽东同志的政治水平在党内领导层不是最高的;他的政治地位也不高,仅是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理论水平更不高,当时党内领导层理论水平最高的是瞿秋白、蔡和森。为什么是毛泽东同志在起义失败以后,能够找到一条中国革命的道路,而不是别的领导人找到?这里面就有一个是不是自觉的问题。再一个,是毛泽东同志那一代人怎么接受选择的问题。起码有一条,毛泽东同志知道农村是什么样子,知道部队在农村怎样生存,而且他懂农民起义的历史,这都慢慢形成了他的自觉。这种战略的自觉性还体现为制定战略决策的敏锐性,善于以小见大,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对任何可能带来战略影响的细节都要高度敏感。
这就是战略家和战略理论家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在搞合作化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就抓住一个王国藩合作社,王国藩合作社就是“三条半驴腿”的合作社。合作社的共有资产是一头驴,这头驴是土改时分给四户人家共有的,但这四户人家中有三户愿意加入合作社,有一户不愿意加入,所以最大的共有资产——“一头驴”,实际上只有四分之三是共有资产,因此叫做“三条半驴腿”的合作社。毛泽东同志一看这个材料,觉得有戏,起码有四分之三的农户是愿意入社的,这“三条半驴腿”的合作社将会代表5亿农民的方向,合作化的战略出来了,这就是敏锐性。再比如,1961年,流亡海外在的国民党前代总统李宗仁托人带回12箱文物,说要捐给新中国的政府。李宗仁捐12箱文物的时候也带回来一句话,他说这12箱古董是花了12万美元买的,值12万美元。周恩来把12箱文物拿到故宫博物院鉴定,结果基本上都是赝品,最多3000美元。
周总理想,他都运回来了,不可能退回去了,而且实际上只值3000美元,象征性补偿多少呢?给他翻10倍,给他3万美元。然后把这个报告给了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一看就笑了,他说,恩来同志,你搞了一辈子统战工作,你还不明白吗?这是人家在投石问路,不是在做买卖。他想要12万美元,就给他12万美元。
李宗仁在瑞士收到这12万美元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看来共产党还是识货的,随后他就下决心回国。所以1965年李宗仁回来了,一个担任过国民政府代总统的人,抗日战争中的英雄,台儿庄战役前线的总指挥,回到了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他对台湾省的振动,对海外华人的感召力,是这12万美元买不着的。这就是以小见大的战略思维习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