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党建

红军长征与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报告人:石仲泉 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简 介: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那么,对于长征你究竟了解多少呢?长征里程是否真的是“两万五千里”?长征落脚点是据何确定的?如何把握习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今天,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风云变幻、深刻变革,我们又该如何走好新形势下的长征路?
总播放:33852
发布时间:2016-12-08 16:31
  • 红军长征的里程是二万五千里还是六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是在瑞金、河南,还是其他地方?中央红军是如何作出把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的?红军长征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方志敏又是如何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路的?只有弄清长征历史的基本概念,才能全面理解红军长征的真实意义。[文稿]

  • 1943年,张闻天在整风日记中曾写下这样一段话:“遵义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有决定转变的意义。没有遵义会议,红军在李德、博古领导下会被打散,党中央的领导及大批干部会遭受严重的损失。遵义会议在紧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那么,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伟大的转折?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核心地位又是如何确立的?[文稿]

  • 长征,已经远远超出了简单的历史概念,已经成为整个民族精神动力的重要来源。而长征精神,是在当时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是令我们民族沸腾的血液,更是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烈士留给我们整个民族的宝贵财富。[文稿]

  • 长征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伟大远征”来概括: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如何理解这四个“伟大远征”?[文稿]

  • 提到红军长征,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二万五千里的里程。然而,由于四支进行长征的红军部队的起始时间、地点各不相同,因此行程也大相径庭。如果将四路红军长征的里程加起来,整个红军的长征路总共走了约六万五千里。这个真相你知道吗?这个说法和为人们所知的“二万五千里”是否矛盾?赶紧看解析![文稿]

  • 过去我们讲长征,讲的最多的往往是长征中的战役,而很少进行理论概括。打仗、突围,的确是红军长征的首要内容,是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的生死决战,但比打仗还要激烈恐怕还有党的指导思想的路线斗争。突破国民党军的重重封锁、围追堵截,红军是如何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克服重重阻碍、保卫革命政权的?[文稿]

  • 杨成武率领的红四团是过草地时的先锋部队,队伍中有一个小战士,年仅15岁,是红四团的宣传员,不断地做着宣传活动工作,却在途中不幸染上了疾病。小战士在重病时对杨成武说:“政委,如果革命胜利了,你告诉我的父母,我是在为革命胜利过草地的途中倒下去的。我相信革命会胜利。”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年仅十四五岁的小孩在身患疾病时还能如此坚定?是一个支撑——理想信念![文稿]

  • 毛泽东同志曾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此,习总书记指出“六个必须”可以帮助我们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文稿]

     

    石仲泉

    石仲泉 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精彩观点

    这次交流我想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红军长征历史的简单概括,也就是长征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基本内涵是什么。第二,如何看待遵义会议伟大的转折。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党的领导核心。第三,如何看待长征精神。第四,如何把握习总书记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讲话。最后,还想利用一点时间和大家互动交流一下。

    一、红军长征历史的基本概念

    第一个概念,红军长征的里程是二万五千里还是六万五千里?

    我们现在讲长征胜利会师80周年是指红军四支部队的胜利会师。按照老的说法,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3+1”的长征。“3+1”第一支部队是中央红军。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的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走了一年,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这支部队走的路程有二万五千里。第二支部队是红二、六军团,也就是红二方面军,是由贺龙任总指挥的长征部队。红二方面军启动比较晚,是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以后才开始长征的,一年以后到达陕北,走的路程也有2万多里,走得也比较艰苦。红二方面军从湖南转战贵州、云南、西康(中国旧省)、四川等地,从边界走过来。第三支部队是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遵义会议之后,中央致电红四方面军也要进行转移,以便配合中央红军北上,说明红四方面军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之后开始长征的。路程几经南下辗转,三过雪山和草地,走过的总路程有一万多里。第四支部队是红二十五军,就是吴焕先所在部队。他们是从河南开始走的,经过甘肃、宁夏,然后到陕西,他们到达陕北的时间比中央红军早一点。中央红军后来知道他们到了陕北,看到这个信息之后才知道,陕北有刘志丹、徐海东,因此才决定以陕北作为落脚点。红二十五军走的路程不到一万,所以四支部队的总里程是六万五千里。

    我们现在讲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怎么理解?辩证地看是不矛盾的。为什么?首先,自上世纪80年代我们一直讲二万五千里长征,主要是讲毛主席带领的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共走了二万五千里,这个说法已经深入人心,所以二万五千里的说法也就被沿用至今。第二,以四支红军部队长征的最长里程二万五千里作为长征的代表。所以,二万五千里和六万五千里这两种说法是不矛盾的。学历史要把六万五千里的情况交代清楚,这也是80多年来,一部分人所知的老的认识,而二万五千里作为红军长征里程数的代表,二者是不矛盾的,不应该把这两种说法对立起来。

    第二个概念,长征的出发地是多元的,不是唯一的。我们知道,中央红军作为“3+1”红军之一,长征出发地是江西的瑞金、于都,而各路红军又都有自己的出发地。比如,贺龙率领的红二方面军是从在湖南桑植刘家坪出发的;红四方面军是从四川广元的苍溪县出发,并在那里发起了嘉陵江战役;红二十五方面军是在河南信阳的何家冲出发。中央红军整个部队的出发地点也不一样,于都是中央首脑机关和红军主力四个军团的集结出发地,但有的部队直接转入战略转移。所以,长征出发地是多元的。

    第三个概念,长征的目的地。落脚陕北不是中央最初设定的红军长征目的地,长征是一个在变化中不断滚动的动态过程。起初,中央决定到现在湖南怀化洪江市与贺龙的部队会合,但是后来随着军事形势的变化、根据地的不断变化,直到到了哈达铺,看到国民党的报纸,才知道陕北有刘志丹、徐海东,于是立刻作出了把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这时已经是1935年9月了。半个月后,中央红军就到达了陕北。所以长征是一个动态滚动的过程。

    第四个概念,长征的全部历程。

    我们把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作为四支部队长征的起点,但在这之前,也就是1934年5月份,中共中央书记处请示共产国际,7月份作出进行战略转移的决定。为了顺利实现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1934年7月派出红七军团,粟裕为参谋长,后来方志敏加入,改编为红四军团。所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往浙江、安徽、江苏方向走,以便调动和牵制国民党军,减轻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的压力。这是红军长征所做的战略准备,我们把它叫做长征的序曲

    石仲泉 音频.mp3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